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概念隐喻泰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6:09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泰文版为研究对象,以乔治·拉科夫和马克·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泰两个版本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和对比,并以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的映射机制为指导,总结泰文版在翻译概念隐喻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评论该书概念隐喻的翻译特点及其对该书在泰传播的影响。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概念隐喻中泰对比,是本文比较研究的主体。根据拉科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分类方法,利用Pragglejaz小组的“隐喻识别程序”和Charteris-Black的“源域共鸣值”方法,分别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空间隐喻对中泰文版概念隐喻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第三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概念隐喻泰译研究,是本文的主体。在Nili Mandelblit和Al-Hasnawii的认知隐喻翻译框架下研究泰文版翻译策略,主要发现以下三种策略:(1)在相似映射条件(SMC)下,译为同子类别隐喻表达,采用直译法、直译法加增译法(或省译法);(2)在相似映射条件、不同词汇形式下,译为同子类别隐喻表达,采用意译法加增译法(或省译法);(3)在不同映射条件(DMC)下,译为不同类别隐喻表达或非隐喻表达,采用意译法加增译法(或省译法)、注释法。在总结翻译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四个因素:认知因素、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提炼出该书泰文翻译具有准确性、灵活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以及泰文版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中的作用,是对上一章中泰文对比研究的升华。第四章结语,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不足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
【图文】:

对象关系图,对象关系图,中概念


图1:研宄对象关系图逡逑

概念隐喻,空间隐喻


灥结构隐喻W 本漆隐喻O空间隐喻逡逑图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三类概念隐喻所占比例逡逑从表1和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书中结构隐喻的源域共鸣值最高,为235,399,逡逑其次是本体隐喻共鸣值为37,696,空间隐喻的共鸣值最少,为27,843。根据每一类逡逑概念隐喻的共鸣值,可以在表中计算出百分比。发现结构隐喻是书中使用最广泛的逡逑一种概念隐喻,占78.22%;其次是本体隐喻,,占12.53%;空间隐喻占9.25%。下逡逑面以三类概念隐喻所占比重排序,依次分析其子隐喻及例句。逡逑根据本章的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主要的概念隐喻及其分类可以总结逡逑2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英语笔译中的增译法和省译法[J];现代交际;2015年12期

2 窦卫霖;温建平;;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年04期

3 贺梦依;;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9期

4 韦忠生;;框架视域下隐喻的话语功能建构与翻译策略——基于美国财政悬崖报道的批评性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4期

5 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中国翻译;2014年02期

6 朱晓敏;曾国秀;;现代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及其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政治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高丽娟;;增译法:内隐于外显,增词不增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孙毅;;论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9 贺梦依;;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吴丹苹;庞继贤;;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说服功能与话语策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洁;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高远;习近平讲话的修辞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大任;认知视角下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方法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周静敏;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丹苹;政治演讲中隐喻的批判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庆冰;汉语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2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62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