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释意论视角下文化类学术讲堂汉阿同声传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12 13:10
【摘要】: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各国间各领域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国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翻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并没有太多时间仔细斟酌语句再输出的口译员而言,掌握跨文化知识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交流双方文化背景和讲话内容,确保输出语言的准确性。为此,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特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语音教室开展名为“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双语思维。部分MTI的研究生二年级同学则被要求在课堂利用口译设备进行同声传译,作为学期必须完成的口译任务。本次实践是对教师在课堂的授课内容进行翻译,即译入语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输出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或为活跃课堂气氛,常常会有较多冗余信息。冗余信息,顾名思义,是即使去掉该成分也不会影响原文理解和可接受性的信息。在同传翻译中,译员往往需要在讲话人发言后几秒内就进行输出,对记忆、理解、表达都是极大的挑战,且不同语言的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对其接受和理解也会形成一定障碍,这就意味着同传译员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将所有信息都一字不漏地传达到位。因此,若是译员不对冗余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不仅会造成译文效率低质量差,还会影响对讲话人核心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对于课堂翻译而言,作为主讲人的教师授课内容发散性强,授课速度也常常因要赶课程进度而变得很快,那么在课堂同传中,如何处理冗余信息,事关翻译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截取课堂翻译的部分片段作为材料,从强调意义对等的法国释意理论出发,总结译者针对语速较快冗余度较高的教学语言翻译中涉及到的各类冗余所采取的相关处理策略。释意派理论认为,翻译是意译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进行交际和传达信息,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应拘泥于词或句子结构,而应脱掉语言外壳,将意义单位作为翻译单位,追求意义和交际效果的对等。因此,其认为翻译应该包括三个过程,即理解源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译语产出。这与译者本次口译实践的翻译过程十分吻合。此外,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此次口译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错译、漏译、省略不当、词不达意等,也为进一步表明“释意”有助于减轻译员记忆和输出负荷,从而达成更好交流效果,译者还借助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以探究问题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认为,每种口译模式都由听辨、记忆、表达三部分组成,同传译员必须合理分配这三个任务所需要的精力,并注重三者之间的配合。其还强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任务处理要求大于译员总实力,那就很容易精力分配不均,导致错译、漏译、译文准确度和流畅度下降等问题的发生。译者此次口译实践主讲人为教师,语言较为口语,且为保证课堂进度,语速也较快,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输出更多有效译文,从释意理论和吉尔模式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本实践报告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译者对本次口译任务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从译前准备阶段、口译进行阶段和译后自我评估对任务过程进行描述,第三部分为理论综述,译者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大致阐释,为后文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四部分译者从释意论出发,对口译内容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译者应对冗余信息的种种处理方法,并结合吉尔认知负荷模式,总结实践不足之处,分析其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在最后的结语部分译者探究了在冗余信息较多的情况下,释意理论对于同声传译的指导意义,并对此次口译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分享个人的相关心得体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金;瞿莉莉;;试论同声传译中的省略[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2 张紫薇;;英汉同声传译中的顺译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年17期

3 蒋制衡;;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段勇;;同声传译实验室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02期

5 慈琪;ALIA;;寄回老家的同声传译器[J];读友;2016年21期

6 武勇;;小议电视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及其标准——以奥巴马上海科技馆演讲的电视口译为例[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年02期

7 肖悦;;我就想给爸妈打个电话[J];青少年日记;2016年11期

8 王新同;;留欧美女毛泡泡:中国首位“图像同传师”[J];作文;2016年12期

9 管兴忠;张思雨;Jean Delisle;Judith Woodsworth;;口译者与历史的缔造[J];翻译界;2017年01期

10 王晓丽;;基于塔天娜教学同声传译案例探析“三词一译”同传技巧[J];青春岁月;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益珍;;中日同声传译研究之现状综述[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霍畅;;从丹尼·吉尔博士的认知负荷模式谈“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应用[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3 刘可微;;同声传译中译入B语言的利弊分析及其质量的提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任雅婕;;同声传译的质量评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萍;;浅谈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肖潇;;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同传言据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杨雅璜;;浅谈电视同传的难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葛士豪;;同声传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A];创新与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文集[C];2016年

9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文萍;;浅谈同声传译中的二效兼顾——效力与效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念;把陕西同声传译给世界[N];陕西日报;2019年

2 记者 刘瑞;昆企研发软件快过同声传译[N];昆明日报;2019年

3 记者 殷斌;银川市首次引进“同声传译系统”[N];银川晚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彭德倩;为学子开启面向全球之“窗”[N];解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樊丽萍;同声传译:多少误传需澄清?[N];文汇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丰捷;同声传译:期待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7 田冰;同声传译:21世纪头号紧缺人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顾育豹;同声传译人才奇缺[N];中国人事报;2003年

9 记者 龙华 实习生 陈丹;神奇稀缺的同声传译[N];湖北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谢苗枫 通讯员 杨冬生;专业同声传译人才仅20人[N];南方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徐琦璐;“听”“说”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黄一;句子记忆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晗力;顺句驱动原则在汉英同声传译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宋成稳;英汉同声传译中精简策略的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王丹虹;汉英同声传译译语语速与译语质量关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4 陈晓月;释意论视角下文化类学术讲堂汉阿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汪雅君;幻灯片内容详略程度对同声传译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6 陈晋丽;2018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与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苏瑶瑶;影响汉英同声传译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8 普丰广;大型电视公开课《中国正在说》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9年

9 刘雨桐;讨论会“中美贸易战和自由贸易体制的未来”模拟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年

10 于心荟;翻译共性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的主语转换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0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790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