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7:06
   壮语和泰语是亲属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壮族人和泰国人的思维也很相似。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的,所以壮语和泰语的表达也相近。 每种语言都有表达否定意义的方式,壮语和泰语也不例外。 本文的目的是想研究壮族人和泰国人用什么样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否定意义,这些手段是相似、相差还是同种有差。 结果是壮族人跟泰国人采取的表达否定意义的手段是很相近。壮语和泰语个都有直接否定行为和间接否定行为。直接否定行为采取的手段是直接用“不”或“没”否定标记来表达。泰语常用的否定标记即:放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面的maj~(451),maj~(451) chaj~(451),maj~(451)daj~(451)t plaw~(31)。壮语常用的否定标记即:放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面的bou_3,dwi~1,fou~2 ,mi~3和caη~2(bou~3caη~2)。 为了给对方面子,同时也不想伤自己的面子;说话人还会使用否定标记了以后增加其他成分。比如:给理由或原因,责怪(其他人或物),提问、反问,责骂,猜测、预料,对不起、道歉,介绍、主张或建议,提到证明人,推时间,安慰与请求、恳求11种成分。 间接否定行为是个委婉或绕弯子的表达方式。其采取的手段是采取无“不”或“没”否定标记来表达,泰语跟壮语同样也可以使用话语和非话语的方式。使用话语是采取给理由或原因,责怪(其他人或物),提问、反问,责骂,猜测、预料,对不起、道歉,介绍、主张或建议,提到证明人,推时间,安慰与请求、恳求11种措施。非话语的方式即:沉默(没有反应)以及使用肢体语言。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H412;H21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否定句的定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语料来源
    第五节 国内外否定句与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第二章 泰语否定句与直接言语行为
    第一节 句子
451(不)'>        一 maj451(不)
451 chaj451'>        二 maj451 chaj451
  •         三 maj451 daj451
  •         四 plaw31
  •     第二节 否定词后面的表达方式
            一 采取1 种措施
            二 采取2 种措施
            三 采取3 种措施
            四 采取4 种措施
    第三章 壮语否定句与直接言语行为
        第一节 壮语的常用否定副词
    55'>        一 bou55
  •         二 dwi24
  •         三 fou31
  •         四 mi55
  •         五 caη31(bou55caη31)
        第二节 否定词后面的表达方式
            一 采取1 种措施
            二 采取2 种措施
            三 采取3 种措施
            四 采取4 种措施
    第四章 泰语否定句与间接言语行为
        第一节 使用话语
            一 句子
            二 短语
        第二节 不使用话语
            一 使用沉默方式
            二 用肢体语言
    第五章 壮语否定句与间接言语行为
        第一节 使用话语
            一 句子
            二 短语
        第二节 不使用话语
            一 使用沉默方式
            二 用肢体语言
    第六章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的异同
        第一节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的相同点
        第二节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的不同点
        第三节 壮泰否定句与言语行为异同点的解释
    附录 1 本文所用的泰文转写法
    附录 2 本文所用的壮文转写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贻青;壮语德靖土语的否定方式[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琼;壮泰语副词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8141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28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