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越南语被动标记“BI”(b?/???c)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23:44
被动句在越南语中是十分重要的句式,也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学界对越南语是否存在被动句一直具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越南语具有被动句且“b?”和”???c”是越南语被动句的重要标记,但也有人否认这种看法。而为何越南语言学界对“b?”和”???c”有两种不同观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考察越南语“b?”字和”???c”字历史演变并描写、分析现代越南语“b?”和”???c”句的语义句法结构。我们发现“b?”、”???c”其实不只有一种用法,它既可以出现在被动句也可以出现在主动句。由于它们的新旧用法同时存在,越南语学界对该词是否可以成为越南语被动标记产生了怀疑。(下文将把“b?”和”???c”统一叫做”BI”)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以往研究中,学者对越南语是否存在被动句的两种普遍看法:一是完全否认越南语存在被动句,另外一个看法是虽然也认为越南语不存在被动形式,但是却承认越南语依然具有被动范畴。本章将根据已有研究选择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越南语“b?/???c”字被动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越南语“BI”字从古代汉语传入到越南语系统以后的发展,证明“b?”和“???c”是越南语被动句的...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否认越南语存在被动句
1.2.2 承认越南语存在被动句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语料
第二章:越南语“BI”(b?/???c)字的相关问题
2.1 越南语“BI”字的历史演变
2.1.1 越南语汉越词简介
2.1.1.1 汉越音词语音特点
2.1.1.2 汉越音词语义特点
2.1.1.3 汉越音词用法特点
2.1.2 “b?”字的来源以及发展
2.1.2.1 汉字时期(13世纪前)
2.1.2.2 喃字时期(13世纪后)
2.1.2.3 国语字时期(17世纪以后)
2.1.3 “???c”的来源以及发展
2.1.3.1 汉字为官方文字时期
2.1.3.2 喃字兴起时期
2.1.3.3 国语字诞生时期
2.2 现代越南语“BI”字的性质
2.2.1 现代越南语“BI”字的性质
2.2.1.1 单一词性说
2.2.1.2 双重词性说
2.2.2 “BI2”字是否越南语被动表述的唯一标记
2.2.2.1 使用实义动词和使用标记表达被动的共性
2.2.2.2 使用标记和不使用标记的被动句的共性
2.2.2.3 “DO”字句是否能进入越南语被动表述
第三章:越南语”BI”被动句和主动句
3.1 现代越南语”BI”结构的描写
3.1.1 现代越南语”b?”结构的描写
3.1.1.1 后置于”b?”为体词性词语
3.1.1.2 后置于“b?”为是动词性
3.1.1.3 后置于”b?”为主谓结构
3.1.2 现代越南语”???c”字结构描写
3.1.2.1 后置于”???c”的成分为体词性
3.1.2.2 后置于”???c”的成分为动词短语
3.1.2.3 后置于”???c”的为主谓结构
3.1.2.4 后置于”???c”的为介词
3.2 “BI”主动句和“BI”被动句的区分
3.2.1 “施事添加”法
3.2.2 ”BI”被动句对动词的选择
3.2.2.1 动作动词
3.2.2.2 过程动词
3.2.2.3 状态动词
第四章:越南语“BI”被动句的语法语义特征
4.1 越南语“BI”字被动句的主语NP
4.1.1 “BI”字被动句NP2的句法特征
4.1.1.1 NP2为名词、名词短语
4.1.1.2 NP2为代词
4.1.1.3 NP2为动词性词语
4.1.1.4 NP2为形容词性词语
4.1.1.5 NP2为主谓结构
4.1.1.6 NP2为数量短语
4.1.2 “BI”被动句NP2的语义特征
4.1.2.1 NP2为受事
4.1.2.2 NP2为当事
4.1.2.3 NP2为工具
4.1.2.4 NP2为材料
4.1.2.5 NP2为时间、处所
4.1.3 .越南语”BI”结构中的NP2的有定无定
4.2 越南语“BI”字被动句的宾语NP
4.2.1 “BI”字被动句NP1的句法特征
4.2.1.1 NP1为名词、名词短语
4.2.1.2 NP1为代词
4.2.1.3 NP1为动词性、形容词性
4.2.2 “BI”字被动句NP1的语义特征
4.2.2.1 NP1为施事
4.2.2.2 NP1为原因
4.2.2.3 NP1为经事
4.2.2.4 NP1为工具
4.2.2.5 NP1为处所
4.2.2.6 NP1为间接施事
4.2.2.7 句尾NP
4.2.3 施事NP1的隐现。
4.2.3.1 说话者和听者都清楚所指的NP1名词
4.2.3.2 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所指的NP
4.2.3.3 宾语NP2是泛指名词
4.2.3.4 在说话者不便说出施事NP1的情况下
4.2.3.5 说话者不清楚或不能确定NP1所指的对象
4.2.3.6 NP1名词曾出现在句子状语部分
4.3 越南语“BI”字被动的基本句式
4.3.1 “NP2+BI(+NP1)+V(+r?i)”
4.3.2 “NP2+BI+NP1+VP+补语”
4.3.2.1 结果补语、状态补语
4.3.2.2 趋向补语
4.3.2.3 程度补语
4.3.2.4 数量补语
4.3.3 “NP2+BI+NP1+VP+宾语”
4.3.3.1 宾语与主语是领属关系
4.3.3.2 宾语是结果意义
4.3.3.3 宾语是工具意义
4.3.3.4 宾语是处所意义
4.3.4 “NP2+BI+NP1+VP1VP2”
4.4 “BI”字被动句对副词的选择
4.4.1 副词在“BI”字句的分布
4.4.2 副词在“BI”字句的指向性
4.4.3 ”BI”字句对程度副词的选择
第五章:越南语“BI”标记使用的限制条件
5.1 被动标记必标的条件
5.1.1 .语义的影响
5.1.1.1 受事和施事共现
5.1.1.2 施事隐去的被动句
5.1.1.3 受事、施事、动词语义与被动标记的一致性关系
5.1.2 结构的影响
5.1.3 语用限制
5.2 被动标记可标的条件
5.2.1 受事、施事因素
5.2.2 动词特征
5.2.2.1 受事为[-生命]名词
5.2.2.2 受事为[+生命]名词
5.2.3 有标与无标被动句的语义色彩差异
5.3 被动标记免标的条件
5.3.1 动词限制
5.3.2 结构限制
5.3.2.1 表性质的结果补语
5.3.2.2 动词后面出现可能补语
5.3.2.3 句中出现[+主意]情态动词
5.4 语境对被动表述的选择
5.4.1 语境对实词和虚词被动表述的选择
5.4.2 语境对使用标记和不使用被动表述的选择
5.4.3 语境对各种标记被动表述的选择
第六章:越南语”BI”字句和汉语“被”字句比较
6.1 汉语被字句概述
6.1.1 汉语被动句和被字句
6.1.2 “被”字句式基本句式
6.1.2.1 NP2(受事)+被+NP1(施事)+动词(+着/了/过)
6.1.2.2 NP2(受事)+被+NP1(施事)+动词+补语
6.1.2.3 NP2(受事)+被+NP1(施事)+NP3(宾语)
6.1.3 “被”字句语义和语用色彩
6.2 “BI”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句法结构比较
6.2.1 “BI”句和“被”字句的结构异同
6.2.1.1 两种句子结构的共同点
6.2.1.2 “BI”句和“被”字句结构的不同
6.2.2 受事名词NP2比较
6.2.2.1 汉语“被”字句主语NP
6.2.2.2 汉越语“BI/被”字句主语NP2的异同
6.2.3 施事名词NP1比较
6.2.3.1 汉语“被”字句的NP
6.2.3.2 汉越语“BI/被”字句NP1的异同
6.3 汉越语标记“BI/被”对比
6.3.1 汉越语“BI/被”标记使用对比
6.3.1.1 汉语被动标记使用的限制条件
6.3.1.2 汉越语“被/BI”被动标记使用的异同
6.3.2 现代”BI”和“被”的新发展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 王灿龙. 语文建设. 2009(04)
[2]早期汉语的“遭”类被动句——兼论“被”字句的胜出机制[J]. 魏兆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3]被动标记词“被”应归入助词[J]. 刘东升. 语言研究. 2008(03)
[4]越南语“bi”与汉语“被”的比较[J]. 李宗宏. 海外华文教育. 2006(02)
[5]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 邓思颖. 中国语文. 2004(04)
[6]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4(03)
[7]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陆俭明. 汉语学报. 2004(02)
[8]承赐型“被”字句[J]. 邢福义. 语言研究. 2004(01)
[9]现代汉语中“被”字与“把”字套用的句式[J]. 曾常红. 语言研究. 2004(01)
[10]能进入“被/把”字句的光杆动词[J]. 刘承峰. 中国语文. 2003(05)
博士论文
[1]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 曹凤霞.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近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 杨阳.渤海大学 2013
[2]汉语“得”的语法化研究[D]. 匡存玖.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汉语被动表述[D]. 蔡红.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8038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否认越南语存在被动句
1.2.2 承认越南语存在被动句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语料
第二章:越南语“BI”(b?/???c)字的相关问题
2.1 越南语“BI”字的历史演变
2.1.1 越南语汉越词简介
2.1.1.1 汉越音词语音特点
2.1.1.2 汉越音词语义特点
2.1.1.3 汉越音词用法特点
2.1.2 “b?”字的来源以及发展
2.1.2.1 汉字时期(13世纪前)
2.1.2.2 喃字时期(13世纪后)
2.1.2.3 国语字时期(17世纪以后)
2.1.3 “???c”的来源以及发展
2.1.3.1 汉字为官方文字时期
2.1.3.2 喃字兴起时期
2.1.3.3 国语字诞生时期
2.2 现代越南语“BI”字的性质
2.2.1 现代越南语“BI”字的性质
2.2.1.1 单一词性说
2.2.1.2 双重词性说
2.2.2 “BI2”字是否越南语被动表述的唯一标记
2.2.2.1 使用实义动词和使用标记表达被动的共性
2.2.2.2 使用标记和不使用标记的被动句的共性
2.2.2.3 “DO”字句是否能进入越南语被动表述
第三章:越南语”BI”被动句和主动句
3.1 现代越南语”BI”结构的描写
3.1.1 现代越南语”b?”结构的描写
3.1.1.1 后置于”b?”为体词性词语
3.1.1.2 后置于“b?”为是动词性
3.1.1.3 后置于”b?”为主谓结构
3.1.2 现代越南语”???c”字结构描写
3.1.2.1 后置于”???c”的成分为体词性
3.1.2.2 后置于”???c”的成分为动词短语
3.1.2.3 后置于”???c”的为主谓结构
3.1.2.4 后置于”???c”的为介词
3.2 “BI”主动句和“BI”被动句的区分
3.2.1 “施事添加”法
3.2.2 ”BI”被动句对动词的选择
3.2.2.1 动作动词
3.2.2.2 过程动词
3.2.2.3 状态动词
第四章:越南语“BI”被动句的语法语义特征
4.1 越南语“BI”字被动句的主语NP
4.1.1 “BI”字被动句NP2的句法特征
4.1.1.1 NP2为名词、名词短语
4.1.1.2 NP2为代词
4.1.1.3 NP2为动词性词语
4.1.1.4 NP2为形容词性词语
4.1.1.5 NP2为主谓结构
4.1.1.6 NP2为数量短语
4.1.2 “BI”被动句NP2的语义特征
4.1.2.1 NP2为受事
4.1.2.2 NP2为当事
4.1.2.3 NP2为工具
4.1.2.4 NP2为材料
4.1.2.5 NP2为时间、处所
4.1.3 .越南语”BI”结构中的NP2的有定无定
4.2 越南语“BI”字被动句的宾语NP
4.2.1 “BI”字被动句NP1的句法特征
4.2.1.1 NP1为名词、名词短语
4.2.1.2 NP1为代词
4.2.1.3 NP1为动词性、形容词性
4.2.2 “BI”字被动句NP1的语义特征
4.2.2.1 NP1为施事
4.2.2.2 NP1为原因
4.2.2.3 NP1为经事
4.2.2.4 NP1为工具
4.2.2.5 NP1为处所
4.2.2.6 NP1为间接施事
4.2.2.7 句尾NP
4.2.3 施事NP1的隐现。
4.2.3.1 说话者和听者都清楚所指的NP1名词
4.2.3.2 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所指的NP
4.2.3.3 宾语NP2是泛指名词
4.2.3.4 在说话者不便说出施事NP1的情况下
4.2.3.5 说话者不清楚或不能确定NP1所指的对象
4.2.3.6 NP1名词曾出现在句子状语部分
4.3 越南语“BI”字被动的基本句式
4.3.1 “NP2+BI(+NP1)+V(+r?i)”
4.3.2 “NP2+BI+NP1+VP+补语”
4.3.2.1 结果补语、状态补语
4.3.2.2 趋向补语
4.3.2.3 程度补语
4.3.2.4 数量补语
4.3.3 “NP2+BI+NP1+VP+宾语”
4.3.3.1 宾语与主语是领属关系
4.3.3.2 宾语是结果意义
4.3.3.3 宾语是工具意义
4.3.3.4 宾语是处所意义
4.3.4 “NP2+BI+NP1+VP1VP2”
4.4 “BI”字被动句对副词的选择
4.4.1 副词在“BI”字句的分布
4.4.2 副词在“BI”字句的指向性
4.4.3 ”BI”字句对程度副词的选择
第五章:越南语“BI”标记使用的限制条件
5.1 被动标记必标的条件
5.1.1 .语义的影响
5.1.1.1 受事和施事共现
5.1.1.2 施事隐去的被动句
5.1.1.3 受事、施事、动词语义与被动标记的一致性关系
5.1.2 结构的影响
5.1.3 语用限制
5.2 被动标记可标的条件
5.2.1 受事、施事因素
5.2.2 动词特征
5.2.2.1 受事为[-生命]名词
5.2.2.2 受事为[+生命]名词
5.2.3 有标与无标被动句的语义色彩差异
5.3 被动标记免标的条件
5.3.1 动词限制
5.3.2 结构限制
5.3.2.1 表性质的结果补语
5.3.2.2 动词后面出现可能补语
5.3.2.3 句中出现[+主意]情态动词
5.4 语境对被动表述的选择
5.4.1 语境对实词和虚词被动表述的选择
5.4.2 语境对使用标记和不使用被动表述的选择
5.4.3 语境对各种标记被动表述的选择
第六章:越南语”BI”字句和汉语“被”字句比较
6.1 汉语被字句概述
6.1.1 汉语被动句和被字句
6.1.2 “被”字句式基本句式
6.1.2.1 NP2(受事)+被+NP1(施事)+动词(+着/了/过)
6.1.2.2 NP2(受事)+被+NP1(施事)+动词+补语
6.1.2.3 NP2(受事)+被+NP1(施事)+NP3(宾语)
6.1.3 “被”字句语义和语用色彩
6.2 “BI”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句法结构比较
6.2.1 “BI”句和“被”字句的结构异同
6.2.1.1 两种句子结构的共同点
6.2.1.2 “BI”句和“被”字句结构的不同
6.2.2 受事名词NP2比较
6.2.2.1 汉语“被”字句主语NP
6.2.2.2 汉越语“BI/被”字句主语NP2的异同
6.2.3 施事名词NP1比较
6.2.3.1 汉语“被”字句的NP
6.2.3.2 汉越语“BI/被”字句NP1的异同
6.3 汉越语标记“BI/被”对比
6.3.1 汉越语“BI/被”标记使用对比
6.3.1.1 汉语被动标记使用的限制条件
6.3.1.2 汉越语“被/BI”被动标记使用的异同
6.3.2 现代”BI”和“被”的新发展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 王灿龙. 语文建设. 2009(04)
[2]早期汉语的“遭”类被动句——兼论“被”字句的胜出机制[J]. 魏兆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3]被动标记词“被”应归入助词[J]. 刘东升. 语言研究. 2008(03)
[4]越南语“bi”与汉语“被”的比较[J]. 李宗宏. 海外华文教育. 2006(02)
[5]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 邓思颖. 中国语文. 2004(04)
[6]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4(03)
[7]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陆俭明. 汉语学报. 2004(02)
[8]承赐型“被”字句[J]. 邢福义. 语言研究. 2004(01)
[9]现代汉语中“被”字与“把”字套用的句式[J]. 曾常红. 语言研究. 2004(01)
[10]能进入“被/把”字句的光杆动词[J]. 刘承峰. 中国语文. 2003(05)
博士论文
[1]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 曹凤霞.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近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 杨阳.渤海大学 2013
[2]汉语“得”的语法化研究[D]. 匡存玖.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汉语被动表述[D]. 蔡红.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8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06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