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族语言方向词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19:50
方向词是方位名词下的一个小分类,具有指向功能和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语言学界对方向词的研究很不平衡,对现代汉语方向词的研究非常充分,而对少数民族语言方向词的研究却非常少。本文主要从藏缅语族方向词的类型分布、来源、构词特点、认知角度等几个角度来进行描写、分析、归纳其特点:类型分布上,藏缅语族方向词以二向型和四向型为主,三向型和四向以上型是少数现象。来源上,“东、西”方向词以固有词汇为主,“南、北”方向词以借词为主,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和藏语。构词特点上,以单纯词为主,合成词占少数。认知角度上,主要叙述了方向词和太阳、河流以及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分析,梳理共时特点并为历时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揭示藏缅语族内部各语支之间的关系及来源。同时兼与汉语比较,判断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类型分布
一、二向型方向词
二、四向型方向词
三、其它类型方向词
四、总结
第三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构词特点
第一节 构词法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第四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来源
一、固有词汇
二、借词
三、借词的使用
第五章 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和藏缅语族方向词
一、关于“东、西、南、北”考辨的两种观点
二、“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
三、“东”在四方向词中的“坐标”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位词“东南西北”词序的认知语义研究[J]. 徐丹,吴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9)
[2]汉语方位词研究综述[J]. 王籽郦. 青年文学家. 2014(11)
[3]浅谈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蕴含[J]. 谷素萍.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11)
[4]《历代名画记》中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之敬爱寺研究[J]. 王傲. 美与时代(中). 2010(10)
[5]“西”字的文化意蕴初探[J]. 韦静.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7)
[6]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及语义分析[J]. 梁晓丽. 语文学刊. 2010(13)
[7]“西”“北”求子的文化解读[J]. 刘艳红. 东疆学刊. 2010(02)
[8]浅析具有中国特色的方位文化[J]. 李平. 语文学刊. 2009(14)
[9]“东”字起源考及文化成因[J]. 陈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10]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J]. 蒋冰清,彭芬辉.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彝缅语指示代词研究[D]. 张洁.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醒世姻缘传》方位词研究[D]. 孙香雨.山东大学 2014
[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 阚立玮.浙江大学 2012
[4]《祖堂集》方位词研究[D]. 周玉(女牙).贵州大学 2008
[5]《水浒传》方位词研究[D]. 马小成.贵州大学 2007
[6]“东西南北”与方位文化[D]. 靳雅姝.延边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4374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类型分布
一、二向型方向词
二、四向型方向词
三、其它类型方向词
四、总结
第三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构词特点
第一节 构词法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第四章 藏缅语族方向词的来源
一、固有词汇
二、借词
三、借词的使用
第五章 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和藏缅语族方向词
一、关于“东、西、南、北”考辨的两种观点
二、“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
三、“东”在四方向词中的“坐标”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位词“东南西北”词序的认知语义研究[J]. 徐丹,吴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9)
[2]汉语方位词研究综述[J]. 王籽郦. 青年文学家. 2014(11)
[3]浅谈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蕴含[J]. 谷素萍.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11)
[4]《历代名画记》中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之敬爱寺研究[J]. 王傲. 美与时代(中). 2010(10)
[5]“西”字的文化意蕴初探[J]. 韦静.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7)
[6]现代汉语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及语义分析[J]. 梁晓丽. 语文学刊. 2010(13)
[7]“西”“北”求子的文化解读[J]. 刘艳红. 东疆学刊. 2010(02)
[8]浅析具有中国特色的方位文化[J]. 李平. 语文学刊. 2009(14)
[9]“东”字起源考及文化成因[J]. 陈洁.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10]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J]. 蒋冰清,彭芬辉.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彝缅语指示代词研究[D]. 张洁.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醒世姻缘传》方位词研究[D]. 孙香雨.山东大学 2014
[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 阚立玮.浙江大学 2012
[4]《祖堂集》方位词研究[D]. 周玉(女牙).贵州大学 2008
[5]《水浒传》方位词研究[D]. 马小成.贵州大学 2007
[6]“东西南北”与方位文化[D]. 靳雅姝.延边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94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09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