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合成动词构成方式对比
发布时间:2021-03-30 19:10
本文以现代韩语和汉语合成动词为研究对象,研究韩汉合成动词构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基本思路是利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从韩汉合成动词的概念和分类出发,按照分类进行韩汉合成动词构成方式对比。理论上,主要运用形态论,统辞论,语法论,对比语言学等理论为本论文的立论依据。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先行研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前提。本章阐明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合成动词的定义,划分了合成动词的类型,阐述了与本文相关的形态论和统辞论相关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第三章韩汉合成动词构成方式对比。本文的中心和重点。在第二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合成动词的形态特征和语法结构,具体分析和对比了韩汉合成动词的构成方式。第四章结论。总结全文基本观点,并指出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基于对韩汉合成动词构成方式的统计和考察,本文在韩汉构词方式的主要对比结果如下:一.韩语中的合成动词数量仅相当于汉语合成动词的1/3。二.韩语中的连接语素的特殊性。三.韩汉构词方式的能产性不同。以往韩语中对合成动词的研究主要侧重语义结构研究,对于合成动词的构词方式(内部结构)研...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前后项语义关系看中日复合动词的异同[J]. 杨晓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2]名谓型复合词的成词条件[J]. 郭振红. 语文研究. 2008(04)
[3]试论句群语境中“连动复合词”与“动补复合词”的纠结与区别[J]. 陈萍. 肇庆学院学报. 2008(01)
[4]主从复合词前加成分的双重语义功能[J]. 徐天云. 汉语学习. 2007(06)
[5]动宾复合词的词汇化的原因和机制分析[J]. 李进学.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10)
[6]动宾式合成词的内部特征研究[J]. 李春霞,李晗蕾,徐国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试论“V+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特征[J]. 张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1)
[8]偏正式复合词的衍生与发展[J]. 唐功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9]主谓式复合词成词的条件限制[J]. 董秀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4)
[10]韩中同形异义汉字合成词的对比分析[J]. 甘瑞瑗. 广东社会科学. 2002(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 颜红菊.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 郑厚尧.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 朱彦.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复合动词构词法的中日对比研究[D]. 贾维沙.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HSK同义单音节动词及其构成的复合动词的语义考察[D]. 金美惠.上海师范大学 2007
[3]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 张珍华.延边大学 2004
[4]兼语式复合词研究[D]. 岳守雯.山东师范大学 2004
[5]汉朝动词对比研究[D]. 李忠实.东北师范大学 2002
[6]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 朱彦.广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09999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前后项语义关系看中日复合动词的异同[J]. 杨晓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2]名谓型复合词的成词条件[J]. 郭振红. 语文研究. 2008(04)
[3]试论句群语境中“连动复合词”与“动补复合词”的纠结与区别[J]. 陈萍. 肇庆学院学报. 2008(01)
[4]主从复合词前加成分的双重语义功能[J]. 徐天云. 汉语学习. 2007(06)
[5]动宾复合词的词汇化的原因和机制分析[J]. 李进学.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10)
[6]动宾式合成词的内部特征研究[J]. 李春霞,李晗蕾,徐国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试论“V+N”式合成词中V的语义呈现特征[J]. 张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1)
[8]偏正式复合词的衍生与发展[J]. 唐功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9]主谓式复合词成词的条件限制[J]. 董秀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4)
[10]韩中同形异义汉字合成词的对比分析[J]. 甘瑞瑗. 广东社会科学. 2002(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 颜红菊.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 郑厚尧.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 朱彦.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复合动词构词法的中日对比研究[D]. 贾维沙.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HSK同义单音节动词及其构成的复合动词的语义考察[D]. 金美惠.上海师范大学 2007
[3]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 张珍华.延边大学 2004
[4]兼语式复合词研究[D]. 岳守雯.山东师范大学 2004
[5]汉朝动词对比研究[D]. 李忠实.东北师范大学 2002
[6]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 朱彦.广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09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10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