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短篇小说《那夜的景淑》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24 01:16
本翻译报告的研究对象是韩国作家金息的短篇小说《那夜的景淑》汉语翻译。该作品揭露了韩国家庭中夫妻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人被“物化”、丧失自我、缺乏自我反省意识的当代社会普遍现象。除此之外,小说还具有突出的文字表现力。作家具有极强的文字组织能力;采用了反复的手法,营造紧张感;利用人物对话,巧妙地衬托出人物间的关系变化。这篇小说采用了意识流写作方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未着重叙事,却捕捉到一切细节,将抽象或细小的部分清晰地呈现出来。本翻译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该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的著作、获奖情况以及翻译目的。第二章为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说明,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换译、改译、增译、减译、移译五种翻译方法的概念。第三章进行翻译案例分析,分别介绍如何采用换译、改译、增译、减译、移译的翻译方法,实现词汇、句子的功能对等翻译。第四章为结论,主要内容为本次翻译过程中的收获,即合理安排翻译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原文写作目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去解决词汇、句子翻译中的难点。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翻译作品概况
1.1 作家与作品
1.2 翻译目的
第二章 翻译理论与方法
2.1 功能对等理论
2.2 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换译
3.2 改译
3.3 增译
3.4 减译
3.5 移译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文)
附录B (译文)
本文编号:3246053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翻译作品概况
1.1 作家与作品
1.2 翻译目的
第二章 翻译理论与方法
2.1 功能对等理论
2.2 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换译
3.2 改译
3.3 增译
3.4 减译
3.5 移译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文)
附录B (译文)
本文编号:324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24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