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楚辞》西班牙语译本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11:07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我国学者胡庚申首创的生态翻译学重要理论基石。其翻译方法要求译者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进行"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转换程度越高,译文水平越高。《楚辞》是中国诗歌与文化源头之一,尹承东和姜凤光先生翻译的《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西班牙语译本,译者在完美地保证释义准确的前提下,遵循了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的翻译原则,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进行了灵活而恰当的转换,兼顾了语言形式、文化意蕴与传播意图,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使得《楚辞》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得以清晰体现,达到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在纷繁的译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信、达、雅三面俱到的出色译作。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
二、《楚辞》西班牙语翻译的“三维”转换
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胡庚申. 中国翻译. 2011(02)
本文编号:371664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
二、《楚辞》西班牙语翻译的“三维”转换
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胡庚申. 中国翻译. 2011(02)
本文编号:3716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71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