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对翻译研究的阐发
本文选题:精神分析 切入点:翻译研究 出处:《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精神分析学与翻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两者在无意识和言语化等诸多方面具有共性。精神分析学将翻译行为心理化,从本质上揭示了翻译作为一种阐释的乌托邦之维和翻译伦理的二重性;对于翻译主体,解释了译者行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及其动态变化;对于翻译批评,不仅把精神分析与语篇分析结合起来,而且突出了翻译批评的文化诊断功能,昭示了翻译伦理的意义。
[Abstract]:Psycho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not only have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have commonality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unconsciousness and speech. In essence, it reveals the duality of translation as a kind of Utopia and translation ethics; for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it explains the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translator's behavior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and for the criticism of translation. It not only combines psychoanalysis with discourse analysi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cultural diagnostic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ethic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后现代社会思潮对翻译伦理的影响及其反思”(项目编号09A02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江萍;带着镣铐的舞者——透视女性主义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2 张洁,张德让;翻译与政治——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文军,王雅娟;论培根“Of Studies”的三个译本——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蒋桂琴;翻译的政治性和翻译政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鲍贵;索绪尔的言语活动论——一个被忽略的命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3期
7 林佩璇;从冰心、泰戈尔的主体经验看翻译中积极接受的重要性[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耿强;性别政治与翻译的忠实[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孙宁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10 费小平;翻译与中华民族文化之建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晓华;身体的解放与规训[D];武汉大学;2005年
7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立群;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新英;接受美学与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丽英;互文符号翻译方法探析——兼评韦利《论语》英译本[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鸣;走出阴影的译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秦孔基;现代汉语外来词翻译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以丰;文学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顾庆阳;影响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文化因素[D];东华大学;2004年
8 吴媛;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红楼梦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9 李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10 莫逊男;从归化到异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利沙;;翻译教学中的预设思维训练——兼论译者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思维动因[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2 徐莉娜;翻译的形象思维过程探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3 刘明东;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4 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5 尹丕安;从话语的认知层面解析翻译与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J];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6 石春让;翻译的目标及其实现[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温建平;;论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6年03期
8 安新奎;翻译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雷;翻译必须与研究相结合──翻译研究创作的“三栖人”陈孝英的翻译观[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2 韩加明;“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J];中国翻译;1996年05期
3 方灿;走出封闭 迈向多元——谈解构主义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6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7 孙昌坤;译作序言跋语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10 许钧;;翻译出版对翻译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选民;;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代序)[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简介[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中文信息处理重大成果汇报展资料汇编[C];2006年
9 蒙兴灿;;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从双峰对峙走向融合共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On Translating Similes and Metapho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5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8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10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双向对话[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0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2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