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乌鲁木齐民汉合校维吾尔族初中生学校内外维汉语言使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9:00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民汉合校维吾尔族初中生学校内外维汉语言使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民汉合校 维吾尔族 双语学生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维吾尔语和汉语及其他语言的接触和使用方面做过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目前对新疆民汉合校的维吾尔族中学生学校内外语言使用的研究和调查还较少。 民汉合校中根据民族学生来源和类型不同设置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民考民(MKM)、民考汉(MKH)和内初班(NCB)。三种模式的教学语言、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目标都有所不同。新疆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学校力求促进教材完善,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以达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乌鲁木齐民汉合校维吾尔族中学生学校内外维汉语言使用和态度情况以及分析影响其语言使用的因素。本研究对347名来自乌鲁木齐市三所含内初班的民汉合校(67中,58中和15中)维吾尔族双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5名学生和两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根据Thomas andRobert(2011)和Baker (1992)的研究修订而成。使用SPSS(17.0版本)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频率分析,卡方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并结合社会背景和学校背景、学生类型及双语教育政策对统计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第一,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家庭及其他公共场所)使用维汉夹杂和汉语的频率高于本族语,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第二,,三类双语生(民考民,民考汉和内初班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维汉语言使用程度呈现不同趋势。第三,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和汉文化存在着积极正面的情感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懂得维汉双语和学好汉语的重要性。第四,影响该群体语言使用和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性别、学生类型、周边环境、民汉合校的双语教育模式以及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维吾尔族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维汉夹杂和汉语,对学好维汉双语的态度更积极、肯定,更易接受双语教育模式及适应汉语学习。 本研究可以为语言使用和双语教育研究添加一个实例,对于新疆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以及对双语教育制度、语言规划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民汉合校 维吾尔族 双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5.5;H2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List of Tables8-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3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study10-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2
  • 1.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12
  • 1.2.2 Practical significance12
  • 1.3 Layout of the thesis12-13
  • Chapter 2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Review13-28
  • 2.1 Conceptual framework13-20
  • 2.1.1 Language use13-14
  • 2.1.2 Language attitudes14-16
  • 2.1.3 Domain theory16-17
  • 2.1.4 Bilingualism17-18
  • 2.1.5 Bilingual education18-19
  • 2.1.6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19-20
  • 2.2 Previous studies20-27
  • 2.2.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20-23
  • 2.2.2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a23-27
  • 2.3 Research gap27-28
  • Chapter 3 Methodology28-35
  • 3.1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28
  • 3.2 Research questions28
  • 3.3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28-30
  • 3.3.1 Questionnaire28-30
  • 3.3.2 Interview30
  • 3.4 The bilingual schools and the participants30-33
  • 3.4.1 Participa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32-33
  • 3.4.2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view33
  • 3.5 Data collection33-34
  • 3.6 Data analysis procedure34-35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35-69
  • 4.1 Bilingual ability of Uyghur students35-38
  • 4.1.1 Language capacity of Uyghur students35-37
  • 4.1.2 Oral proficiency of Uyghur students37-38
  • 4.2 Language use in different domains38-56
  • 4.2.1 Language use within school40-42
  • 4.2.2 Language use out of school42-48
  • 4.2.3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anguage use48-56
  • 4.3 Language attitudes of bilingual students towards Chinese and Uyghur56-65
  • 4.3.1 Th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bilingual students’ language attitude56-58
  • 4.3.2 Attitudes towards bilingualism58-61
  • 4.3.3 Language evaluation towards Chinese and Uyghur61-62
  • 4.3.4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anguage attitudes62-65
  • 4.4 Discussions65-69
  • Chapter 5 Conclusion69-73
  • 5.1 Major findings69-71
  • 5.2 Implications71-72
  • 5.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71
  • 5.2.2 Practical implications71-72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2-73
  • Appendix73-85
  • Appendix Ⅰ73-78
  • Appendix Ⅱ78-85
  • References85-89
  • Article Published89-90
  • Acknowledgements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咏梅;孙咏莉;;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年01期

3 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龙惠珠;从职业背境看语言态度的分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5 朱学佳;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变异及其规范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3期

7 曹湘洪;王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选择——以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戴庆厦 ,陈卫东;论普米族的语言观念[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9 沙平;“变语配对”实验方法的应用[J];语文建设;1988年03期

10 戴庆厦;张弼弘;;论仫佬族的语言观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丽;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语言选择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倩;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王洋;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态度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卫炜;甘洛县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态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包冬梅;在京蒙古族青年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8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18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