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3:14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持续性时间副词研究
【摘要】: 本文把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分为持续性时间副词和非持续性时间副词,其中,对持续性时间副词进行整体的论述,论文对持续性时间副词再分类,先从时体的角度把持续性时间副词分为定时持续性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持续性时间副词,然后从功能、语义的角度再分为六小类,即过去时类、现在时类、恒久类、进行类、频率类和延续类。分出的各小类基本上各成一个体系,在语义、句法上都有一些差别。本文在进行语义阐释时主要采用了语义特征分析法,在句法功能方面结合时体研究的成果,细致深入地描写该类词汇的使用特征。 再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从词汇语义、句法结构、语用角度深入分析阐释该类词汇,句法功能方面,联系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否定副词和时间名词,结合持续特征、时量长短、动态和静态、完整性和非完整性等语义特征的分析;语用角度方面,结合时间指示和焦点分析,使时间副词的研究更科学化、整体化。 本文试图从共时的角度对持续性时间副词全面地描写和阐释,再从语义的角度细分相关度较高的小类,结合句法功能和语用分析,为本族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以期对深化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以及帮助留学生克服使用持续义时间副词的偏误现象有所裨益。
【关键词】:时间副词 持续性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8
- §0 引言8-14
- 0.1 研究对象8
- 0.2 研究现状8-12
- 0.2.1 界定与分类8-9
- 0.2.2 具体的研究9-11
- 0.2.3 存在的问题11-12
- 0.3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语料来源12-14
- §1 持续性时间副诃的再分类和语义特征分析14-26
- 1.1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语义小类划分14-18
- 1.1.1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界定和范围14-17
- 1.1.2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再分类17-18
- 1.2 各小类的语义特征分析18-24
- 1.2.1 持续特征18-21
- 1.2.2 时量21-22
- 1.2.3 动态与静态22-24
- 1.2.4 完整性与非完整性24
- 1.3 本章小结24-26
- §2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句法功能研究26-47
- 2.1 与VP的搭配27-36
- 2.1.1 与非重叠式动词或动词短语的搭配27-34
- 2.1.2 持续性时间副词和动词重叠式的组合考察34-36
- 2.2 与AP的搭配36-40
- 2.2.1 过去类36-37
- 2.2.2 恒久类37
- 2.2.3 进行类37-39
- 2.2.4 频率类39
- 2.2.5 延续类39-40
- 2.3 与主谓短语的搭配40-41
- 2.3.1 作为句首状语的情况40-41
- 2.3.2 非句首状语的情况41
- 2.4 副词连用的情况41-44
- 2.4.1 与其他副词连用41-43
- 2.4.2 与其他时间副词小类的连用43-44
- 2.5 特殊用法44-46
- 2.5.1 做定语的情况44-45
- 2.5.2 做谓语的情况45
- 2.5.3 做宾语的情况45-46
- 2.6 本章小结46-47
- §3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语用分析47-53
- 3.1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时间指示47-50
- 3.1.1 定时持续性时间副词的时间指示48
- 3.1.2 不定时持续性时间副词的时间指示48-50
- 3.2 持续性时间副词的焦点分析50-52
- 3.2.1 句主前持续性时间副词的焦点分析51-52
- 3.2.2 独用持续性时间副词的焦点分析52
- 3.3 本章小结52-53
- §4 结语53-54
- 附录54-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6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林燕;表延续义时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丹;时间副词“一直”、“总是”、“老是”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林琳;《浮生六记》之时间副词[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丽;《型世言》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司冬颖;《禅真逸史》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莉;时间副词“先后”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2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