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疆传媒领域蒙古语文使用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3:16

  本文关键词:新疆传媒领域蒙古语文使用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语文 传媒 现状与问题 对策及建议


【摘要】:以新疆蒙古族受众主要接触的蒙古语文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和受众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考察新疆蒙古族语言文字掌握情况及语言态度、蒙古语文在新疆各类媒体中的使用现状,描述新疆蒙古语文传媒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总体而言,蒙古语文在新疆传媒领域的使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可喜的成就:蒙古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时长增加、实用性及服务民生功能增强、译制影视作品更丰富且译制水平提高;图书、报刊的种类和发行量增加,原创和翻译文学作品更丰富;蒙古族文学艺术表演的研究和后续人才培养加强。本研究结合受众的不同社会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职业),考察其接触蒙古语文媒体的情况。调查显示,在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文种传媒中,蒙古族受众接触蒙古语文传媒的比例最高,频率最高的是电视和广播。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蒙古语文传媒发展在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人才培养、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传播内容方面为节目(栏目)内容不够丰富、节目重复率高、地方蒙古语电视节目质量不高、报纸自采新闻稿件较少、方针政策解读不够到位;传播效果方面,地方蒙古语广播收听率低、蒙古语电视的新闻时效性不强、广播和电视对外宣传效果不佳、报刊邮寄不够及时;人才培养方面,缺少编辑、教师、演员、翻译等专业人才,翻译水平有待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面,农村书屋利用率不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不到位。为促进蒙古语文传媒的发展,更好地满足蒙古族受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需更加重视少数民族语文的发展,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第二,提高媒体自身发展能力,多关注民生新闻。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发展传媒事业,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第三,高校应更加重视开办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以增加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学者可多关注少数民族文传媒的发展,加强相关研究,特别是新闻实务的调查。第四,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环境,提高青少年蒙古语文能力、激励其主动学习蒙古语文。第五,加强蒙古文翻译人员培训工作,做好翻译工作,提高翻译水平。
【关键词】:蒙古语文 传媒 现状与问题 对策及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绪论14-30
  • 研究缘起14-16
  • 研究意义16-17
  • 相关研究综述17-25
  • 研究内容25-27
  • 研究方法27-30
  • 第一章 新疆蒙古语文传媒发展现状30-49
  • 第一节 广播30-34
  • 第二节 电视34-36
  • 第三节 报纸36-38
  • 第四节 杂志38-39
  • 第五节 图书39-43
  • 第六节 新媒体43-44
  • 第七节 蒙古族艺术表演44-45
  • 第八节 文化惠民工程45-47
  • 本章总结47-49
  • 第二章 新疆蒙古语文传媒取得的成就49-62
  •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传媒立法、方针政策49-51
  • 第二节 广播51-54
  • 第三节 报刊、图书54-56
  • 第四节 电视、电影56-58
  • 第五节 文化类活动和奖项更丰富58-59
  • 第六节 蒙古族艺术表演取得进步59-60
  • 本章总结60-62
  • 第三章 新疆蒙古族语文传媒受众调查62-140
  • 第一节 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概况62-63
  • 第二节 选点原因及调查地概况63-65
  • 第三节 受众基本情况65-83
  • 第四节 蒙古语文传媒受众调查83-137
  • 本章总结137-140
  • 第四章 新疆蒙古语文传媒存在的问题140-163
  • 第一节 广播、电视140-144
  • 第二节 报纸、杂志、图书144-149
  • 第三节 新媒体149-151
  • 第四节 文化惠民工程实施151-152
  • 第五节 人才培养152-156
  • 第六节 文字使用带来的问题156-160
  • 第七节 蒙古族语言文化传承意识淡化160-161
  • 本章总结161-163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163-168
  • 第一节 加强政府对民语传媒业的重视163-164
  • 第二节 提高媒体自身建设能力164-165
  • 第三节 高校应更加重视民语文专业165
  • 第四节 提高青少年蒙古语文能力165-166
  • 第五节 做好翻译工作,提高翻译水平166-167
  • 本章总结167-168
  • 总结168-170
  • 参考文献170-174
  • 附录174-183
  • 后记183-1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照日格图;辨别蒙古语中借词的一些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续考(连载)[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3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续考(连载)[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4 张双福;论蒙古语元音的阳性向阴性演化——兼谈土默特部名称的演变[J];蒙古学信息;2001年02期

5 H.Б.巴德加耶夫 ,范丽君;蒙古语中的塞擦音銼[J];蒙古学信息;2001年03期

6 贾拉森;再论蒙古语和藏语某些格形式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孟和宝音;蒙古语圆唇元音演变轨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包双喜;元杂剧蒙古语词小议[J];民族语文;2002年02期

9 华沙宝;蒙古语短语标注策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贾f^儒;关于蒙古语状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雪艳;那顺乌日图;;蒙古语连续多词单元的识别和标注[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山丹;;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系统设计构思[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胡阿旭;格根塔娜;吕士良;于洪志;;肃北蒙古语复元音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敖敏;;蒙古语肃北土语单词韵律模式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包桂兰;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清擦音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胡红彦;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边音/l/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哈斯其木格;郑玉玲;呼和;包桂兰;胡红彦;;蒙古语语音动态腭位数据库[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高娃;;蒙古语领属范畴在满语中的表现形式[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呼和;;蒙古语实验语音学发展历程及最新成果介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胡红彦;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m/辅音实验研究[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塔娜;深化蒙古语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郝文婷;内蒙古对蒙古语授课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郝文婷;内蒙古对蒙古语师范生免费教育[N];西部时报;2007年

4 实习记者 格根哈斯;市场需求促我市形成学习新蒙古语热[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霞 通讯员 包图娅;走向世界的蒙古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记者 石向军 通讯员 百音;全国首个蒙古语服务信息平台投入使用[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7 杨晓红 朱丹林;梅力更召,延续300年的蒙古语诵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阿勒得尔图;卜·图力更:实现现代蒙古语规范与标准化的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勿日汗;汉语蒙古语“血缘”很近,同源率94%[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张玉天;我盟出台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和吉雅;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系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包满亮;蒙古语构形词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孟将;中古蒙古语和蒙古语族语言的格形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青林;蒙古语文学文献及“三共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海银花;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名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斯·劳格劳;现代蒙古语依存句法自动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双山;蒙古语科尔沁土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斯仁巴图;鄂温克语和蒙古语语音及名词语法范畴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吉木;蒙古语青海和硕特土语的特殊词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吉木色;梅日更召蒙古语法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白乌兰图雅;蒙古语电视与观众互动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白玉红;关于蒙古语的使用情况[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秀梅;蒙古语不稳定“√‘n’”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敖云那生;蒙古语青海土语中的词法形式体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邰利明;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马丽萍;蒙古语网络语言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萨如拉;蒙古语市面语言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玉荣;蒙古语熟语中的文化积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0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20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