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再议——序中译本《运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的本质》
本文关键词:构式语法理论再议——序中译本《运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的本质》
【摘要】:本文充分肯定Goldberg(2006)关于"语言概括的本质"的阐释以及关于构式理论对语言习得解释力的论述,并认为Goldberg(2006)注意到构式的信息结构的特点和跨语言的概括,这无疑将构式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分析了学界重视与肯定构式理论的原因。文章也指出,构式语法理论有可取之处,值得借鉴,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语法理论,要走向成熟还得作许多探索与研究。文章列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关键词】: 构式理论 语言习得 语言概括的本质
【分类号】:H043
【正文快照】: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Adele E.Goldberg的《运作中的构式:语言概括的本质》(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OUP,2006)是吴海波博士继2007年翻译出版Goldberg的《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苏丹洁;;试析“构式—语块”教学法——以存现句教学实验为例[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3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4 纪云霞,林书武;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构块式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7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8 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9 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10 苏丹洁;;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实质——以兼语句教学及实验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朱凤梅;;浅析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在语言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周莹;;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8 王玉雯,梁沁宁;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句子改写的策略及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王瑶;;现代汉语主宾可换位供用句的构式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康连星;;兼语式、致使结构和使、叫、让构块式[J];才智;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陆俭明;王黎;;句处理中排歧问题补议[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姚旭晨;马建强;;几个汉语典型语言现象的范畴语法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小君;词汇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5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6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8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9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田辉,叶桂郴,郑贤章;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年04期
10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东;;Roeper和Williams的《参数设定》[J];当代语言学;1991年02期
2 蔡金亭;对语言习得的语言哲学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王春娣,纪雪梅;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4 范荣玲;语言习得理论与第二外语学习模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6 王开建,孔飞燕;外语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7 姜孟,邬德平;RR模型对语言习得领域特殊性和领域一般性观点的整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李金满;语言标记性和语言习得[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贾永华;语言输入与输出角色的再认识——克拉申输入说评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牟丽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文化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英;;语感和语言习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文宇;;语言习得与人脑的先天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汤亚平;;第二语言习得与教材语料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常江;;大学生应用写作学习难点及对策研究一:语言转换[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泽红;;双语词典的文化功能[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赵亮;;发现程序及其应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宋丽娴;;斯瓦希里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凯;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5 徐璐;课堂教学中的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长福;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哲;功能语类语法化的形式主义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赵阳;乔姆斯基语言观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孙爱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日明;儿童早期语言习得中儿向语的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边林霞;早期语言习得中言语输入的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姜萍;从谜米理论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莉维;汉语儿童趋向动词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理;韩国汉语习得者在中国与韩国汉语学习策略的比较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雅男;化石化现象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4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5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