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流俗词源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30 09:29

  本文关键词:流俗词源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流俗词源 蛋果词 词源学 词汇学


【摘要】:对于难以索解的词语,语言使用者根据自己熟悉的事物去曲解其词形和词义,从而形成流俗词源。流俗词源不仅发生于难解的技术用词和外来词,而且涉及到普通的本族词。我们可以把那些仅属语言使用者个人主观联想的临时流俗词源分立为蛋果词,把流俗词源的研究范围局限于那些已经为惯用法所接受的流俗词源。此外,流俗词源还可以纳入语言研究的其他相关领域,才能彰显其研究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流俗词源 蛋果词 词源学 词汇学
【基金】: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流俗词源的多角度研究”(12YSYJB0105)
【分类号】:H039
【正文快照】: 一、导言流俗词源在英语里称为folk etymology或popular ety-mology,汉语亦作俗词源、俗语源、民间词源、俚俗词源、通俗词源。索绪尔曾指出“,我们有时会歪曲形式和意义不大熟悉的词,而这种歪曲有时又得到惯用法的承认。”[1](p244)这种歪曲“不管看来怎么离奇,其实并不完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冀骋;俗语源简论[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伍治国;;调整民族院校外语教学语种势在必行[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聪;;词源研究与古代汉语教材建设[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孙炜;中西词源学研究比较初探[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3 陈耀基;词源学:扩大词汇的一条捷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S1期

4 郭攀;“七、八”联缀表义的流和源[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张军;汉语成语中的流俗词源现象——兼谈对流俗词源的误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6 曾孔生;;“以人为本”是中国古今用语[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吴卫;;从词源学角度谈医学术语[J];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01期

8 王立国;何裕民;倪红梅;;“抑郁”的词源学考释[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时维超;;从词源学角度看“谈”“讲”“论”“说”的区别[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10 俞步凡;;开创英汉词典的词源工作[J];辞书研究;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静;;藏缅语族语言性别词缀的来源及历史层次[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同济大学 高宣扬;寻求最完美的游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曲彦斌;网络民俗语言探析[N];人民日报;2000年

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石福祈;西方哲学中的“符号”概念[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慧;简论流俗词源现象的产生途径及特点[D];天津大学;2006年

2 沙塔尔·沙拉木;吐鲁番土语词汇词源学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杨小勇;清末民初汉语同源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孟怡村;基于语料库的《论语》核心哲学术语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魏兴才;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叶慧琼;颜师古《汉书注》同源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希;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外来词谜米学研究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巧芝;戴震《方言疏证》同族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海琼;《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徐梦云;对汉语‘立’的认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3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3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