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反讽语篇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语用预设与反讽语篇的建构
【摘要】: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语用预设在反讽语篇建构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功能。反讽语篇的连贯引发于语篇内世界诸因素,但意成于语篇外世界诸因素。本文从语用预设隐性介入语篇的视角,归纳了语用预设的语篇外诸因素,阐释了社会规约预设、相互知信预设、互明物理语境预设以及前述话语预设在反讽语篇中承担的建构功能,以期能为反讽语篇分析提供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关键词】: 语用预设 反讽语篇 建构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认知视角下英语反讽话语的人际意义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9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预设与语用预设语言学对预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义学和语用学两个领域。语义预设是逻辑语义学视角下的预设,研究句子若干组成命题之间以及它们与句子之间的真值关系(张家骅2009:71)。语义预设是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Lakoff(1971)Carol is/isn’t a betterlingu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新;;反语的社会认知平衡模式[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2 张家骅;;“语义预设/语用预设”的一个视角[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3 张克定;;指示性there-构式及其意义识解[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4 文旭;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魏在江;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J];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6 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7 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8 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9 魏在江;;语用预设的语篇评价功能——语篇语用学界面研究[J];中国外语;2011年02期
10 杨庆云;;认知参照点与反讽的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顾云青;;运用猜词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吴红;;在语篇教学中加强语用观的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U,
本文编号:595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9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