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定语从句韵律结构对比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3:08
本文关键词:英汉定语从句韵律结构对比实验研究
【摘要】:韵律涵盖了人类话语中最重要的方面包括节奏和语调,在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汉韵律结构的差异经常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其他国家学生的二语习得中引起很多问题。定语从句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复杂结构。关于定语从句有很多研究,但大部分是从句法角度的。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以往的研究是关于英语和汉语的定语从句。本文旨在进行一项研究来从韵律结构的角度比较和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定语从句,以期发现这两种语言定语从句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探索中国学生能将英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习得到何种程度。 本文基于3T理论,3T分别为调群切分、调核承载和语调(Halliday,1967;Wells,2006),来研究英语标准发音人、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人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的定语从句韵律结构。具体说来,,这是一项声学实验研究,拟探究以下研究问题: (1)英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是什么? (2)汉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是什么? (3)英汉定语从句韵律结构的异同是什么? (4)中国英语二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是什么?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为笔者设计的13句含有定语从句的英文承载句和13句含有定语从句的汉语承载句。其中7句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另外6句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英语和汉语承载句意思相同且结构相近。为了把句型的因素考虑在内,其中7句为陈述句,另外6句为一般疑问句。所有的承载句都分别由4名英语标准语发音人、4名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人以及2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 发音人的语料都是分别在江苏科技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语音实验室消音间内通过Cool Edit2.1录制的。录制的数据经过Praat5.3.52软件的标注和声学分析,最后通过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本研究发现如下: 1.英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 (1)就节奏而言,英语标准发音人经常运用元音约简来突出调核,这符合重读计时语言的特点。 (2)就调群切分而言,英语标准发音人经常将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处理成一个调群,而将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切分成两个到三个调群,这样的切分方式也和定语从句的句法特点一致。对于调群边界指征,英语标准发音人最常用的是音高重设和停顿。 (3)就调核承载而言,不论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英语标准发音人将调核落在了先行词上,并且调核也从三个参数的角度都得到凸显,这三个参数分别为:时长、音强和音域。 (4)就语调模式而言,英语标准发音人大部分情况下使用降调H*L,并且用边界调0%来指示陈述句而用H%来指示一般疑问句。 2.汉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 (1)就节奏而言,汉语标准发音人经常倾向于将每个元音发得很饱满,这符合音节计时语言的特点。 (2)就调群切分而言,汉语标准发音人也是大部分情况下将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处理成一个调群,而将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切分成两个到三个调群,这样的切分方式也和定语从句的句法特点一致。对于调群边界指征,汉语标准发音人最常用的是停顿。 (3)就调核承载而言,不论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汉语标准发音人将调核落在了被修饰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上,但是调核凸显主要依赖拓宽音域和加大时长。 (4)就语调模式而言,汉语应该讲字调的影响去除,并且汉语不是用边界调区分句型,而是通过调群中最后一个音节的F0位置区分的,一般疑问句中最后一个音节的F0位置要比陈述句中最后一个音节的F0位置高。 3.英汉定语从句韵律结构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1)在大多数情况下,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被处理成一个完整的调群然而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被切分成两个或者三个调群,切分方式和定语从句的句法特点一致。(2)在实现调群切分时,停顿和音高重设是最常用的边界指征。(3)在包含两种定语从句的所有句子中,调群都是落在被修饰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上,并且主要通过拓宽音域和加大时长。 不同之处在于:(1)在实现调群切分时,英语中音高重设用的最为频繁,而汉语中停顿最为频繁。(2)在调核凸显时,英语中三个参数都有显著凸显,而汉语中音高凸显不明显。(3)不同句型的区别,英语是通过边界调区分的,而汉语是通过最后一个音节的F0位置区分的。 4.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定语从句的韵律结构习得情况: (1)就节奏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含有定语从句的英语句子当中有很多辅音时长的变化却很少有元音约简现象,这点是与英语标准发音人不同的,也是受到母语影响的。 (2)在调群切分时,中国学生把限制性定语从句当作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处理,并将主句与从句切分成单独的调群,然而在处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产出的调群切分比较接近英语标准发音人。 (3)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标准发音人在边界指征的应用上都是音高重设最普遍,其次是停顿。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的停顿次数和停顿时长都高于英语标准发音人。 (4)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调核分布比英语标准发音人分散很多,但是英语标准发音人产出的调核中国英语学习者也都是实现为调核的。 (5)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的语调模式比调核区分更加离散。典型的错误可以归结为母语迁移以及语法和韵律感知的缺乏。以上发现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并呼吁对有机会接触真实口语材料的英语和汉语二语学习者进行提高韵律结构意识的练习,尤其是对来自汉语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和来自英语语言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同时值得大力推荐的是在二语教学中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使目标语的语音语调特征可视化,进而提高国内外英语二语、汉语二语的教学和习得效率。
【关键词】:英汉定语从句 韵律结构 3T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9.3;H19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11
- 摘要11-14
- LIST OF TABLES14-18
- LIST OF FIGURES18-22
- CONTENTS22-25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25-29
-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25-26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6-27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27-29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9-55
- 2.1 Key Terms and Relevant Issues29-35
- 2.1.1 Prosody29-32
- 2.1.2 Prosodic Features32-34
- 2.1.3 Relative Clauses as Modifiers of Nouns (RCMN)34-35
- 2.2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35-50
- 2.2.1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 English36-46
- 2.2.2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 Chinese46-50
- 2.3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50-54
- 2.3.1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in English51-53
- 2.3.2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in Chinese53-54
- 2.4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54-55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55-63
- 3.1 Research Questions55
- 3.2 Research Design55-63
- 3.2.1 Subjects55-56
- 3.2.2 Materials56-58
- 3.2.3 Data Collection58
- 3.2.4 Data Analysis58-63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63-135
- 4.1 Prosodic Patterns of RCMN in English63-81
- 4.1.1 Rhythm63-65
- 4.1.2. Tonality65-68
- 4.1.3. Tonicity68-77
- 4.1.4. Tone77-81
- 4.2 Prosodic patterns of RCMN in Chinese81-102
- 4.2.1 Rhythm81-83
- 4.2.2 Tonality83-87
- 4.2.3 Tonicity87-96
- 4.2.4 Tone96-102
- 4.3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Prosodic Patterns of RCM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02-107
- 4.3.1 Rhythm102-103
- 4.3.2 Tonality103-104
- 4.3.3 Tonicity104-106
- 4.3.4 Tone106-107
- 4.4 Prosodic patterns of RCMN produced by Chinese EFL learners107-135
- 4.4.1 Rhythm107-108
- 4.4.2 Tonality108-114
- 4.4.3 Tonicity114-126
- 4.4.4 Tone126-13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135-141
- 5.1 Major Findings135-137
- 5.2 Implications137-138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138-141
- REFERENCES141-147
- PUBLISHED PAPERS1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包彩霞;汉语的定语与英语的定语从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萍;英汉语调比较及英语语调的语义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3 陈桦;;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4 王蓓,杨玉芳,吕士楠;汉语语句中重读音节音高变化模式研究[J];声学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60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0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