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为什么可能——“夸张”的意向性解释
本文关键词:“夸张”为什么可能——“夸张”的意向性解释
【摘要】:"夸张"是对所描述的事件极大地夸大或缩小,已经发生变形,但是受话人还是很容易辨认。这是为什么?本文研究表明,"夸张"的修辞特征是由使用语言的人赋予的。夸张的理解可以视为在语词的使用规则和人们的信念选择两大前提下进行的;夸张表达的内涵特征和本体的内涵特征具有相似的心理属性;信念选择是人们能够在适宜的意向态度的作用下对作为意向内容的夸张的语词表达做出解读;意向态度可有三个次范畴;这种解释是一种反溯推理。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关键词】: 夸张 意向性 表征三元观 反溯推理
【分类号】:H03
【正文快照】: 1引言修辞格“夸张”表现为将有关的意向内容有意夸大或缩小、提前推后或虚拟一种不实在的境况以喻其极,实际就是极度“言过其实”(《中华辞海》)。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多见于作者“重主观情意的畅发,不重客观事实的记录”时(陈望道,1997:128);看似有悖常理,实则能使读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刘倩;;“拈连”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3 徐盛桓;;“移就”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4 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何爱晶;;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J];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6 张存建;何向东;;个体确定名称之指称的推理特征——从皮尔斯指号-名称思想看[J];哲学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玲;柯扬茜;;英汉篇章结构直线型/螺旋型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段晋丽;;医学典籍翻译中的“信”与“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黄慧敏;;成语结构形式的文化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金普;;浅谈夸张修辞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郭海威;;散文的想象力——再谈谈董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段曹林;修辞方法:典型的与非典型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张春泉;基于受话心理的话语节奏调整[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张春泉;;《论语》中的复现式话语衔接[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苗晓珍;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梁英吉;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洋;隐喻转喻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闫璐;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桂珍;泉州中职学生书信写作能力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北海;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谭永祥;歇后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误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温端政;;引注语(歇后语)探讨(一)[J];晋阳学刊;1980年01期
5 温端政;;引注语(歇后语)的来源——引注语(歇后语)探讨之二[J];晋阳学刊;1980年03期
6 蔡曙山;;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试论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的发展[J];晋阳学刊;2010年03期
7 何爱晶;;心智哲学观照下的名—动转类思维机制研究[J];外国语文;2010年05期
8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蔡曙山;;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约翰·塞尔教授的对话[J];学术界;2007年03期
10 徐盛桓;;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源;主体与客体之间——写作教学中的哲学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孟庆玲;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周红辉;;超句统一体与语篇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耿智;王玉平;;论句调精神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9年01期
5 龚惠洲;;论语言的意向性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黄丽君;;委婉表达的认知机制新解[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12期
7 缪俊;;心理态度形容词[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5期
8 兰宁鸽;;本雅明的翻译超越论对诗歌翻译的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唐善生;;引语形成的意向性解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吴炳章;;生成整体论:语用学研究的新范式[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梅那;;浅析网络中的两性调侃语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潇潇;;交际意图与认知语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陈丛耘;;谈数词店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饶冰;;浅析监察文书的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乐天;阳光照耀着学汉语的外国孩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王旭;“妈妈腔”教学程序或可帮成人轻松学外语[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侯红武;母语母语谁爱你[N];山西日报;2010年
4 张坤 段之盼;今天你被“雷”了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常州俗谚中的节气与衣着[N];常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洋 通讯员 张一阳;平谷话《狮子王》走红网络[N];北京日报;2011年
7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从“感冒”之于 “感兴趣”说到“嬉戏修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2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3 缪俊;现代汉语句嵌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琼;虚构的语言哲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华;语篇的意向性[D];山东大学;2005年
2 宋静辉;基于RI模型的夸张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韩瑞;关联理论框架下夸张语用机制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吴e,
本文编号:614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1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