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英语码转换广告中结构限制的语言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5:07

  本文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广告中结构限制的语言感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码转换 结构限制 广告 消费者感知


【摘要】:本文以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型(MLF)理论为基础,对汉英语码转换广告中的结构限制进行了消费者感知研究。通过5个实验分析了如下问题:(1)MLF理论的结构限制是否在汉英语码转换时对语言感知起到显著影响。(2)不同的加工方式是否会影响结构限制对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消费者感知的作用。(3)加工流畅性是否会影响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消费者感知。(4)加工方式是否会对加工流畅性条件下的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消费者感知起到调节作用。(5)语法结构限制、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加工流畅性三者之间在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消费者感知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预调查通过对96条广告语,8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与分析,选出适合主体实验使用广告语语料。实验一对MLF结构限制在汉英语码转换的广告语中应用的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二加入了加工方式这一变量。实验三研究了在不同加工流畅程度条件下消费者对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感知。实验四在实验三的基础上加入了加工方式这一变量。实验五研究了语法结构限制、加工流畅性、信息加工方式三者共同作用下的消费者感知。被试的英语水平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大学生。文章以四个目标产品的16条广告语为刺激项,并在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实证研究中对上述五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是否遵循MLF结构限制并不影响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语言感知。(2)加工流畅性对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语言感知存在显著影响。(3)信息加工方式不调节结构限制和加工流畅性对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语言感知的影响效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4)加工流畅性分别与语法结构限制、加工方式在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语言感知中起交互作用。(5)语法结构限制、加工流畅性、加工方式三者在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的语言感知中存在交互作用。 本文通过对MLF中的结构限制理论在汉英语码转换广告语中的实证研究,使Myers的MLF理论在汉英语码转换的应用中得到延伸。实验结果表明MLF中的结构限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英语码转换,加工方式也不对汉英语码转换的语言感知起调节作用,而加工流畅性可能是影响汉英语码转换语言感知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语码转换 结构限制 广告 消费者感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H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Introduction9-12
  • 1.1 Objectives9-10
  • 1.2 Research design10-11
  • 1.3 Organization11-12
  • 2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hypotheses12-21
  • 2.1 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12-17
  • 2.1.1 Linguistic rules in Myers—Scotton's MLF model12-14
  • 2.1.2 The importance of MLF model for language perception14-15
  • 2.1.3 Related researches and hypotheses15-17
  • 2.2 Typ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17-19
  • 2.2.1 Conceptually driven and data-driven17
  • 2.2.2 Related researches and hypotheses17-19
  • 2.3 Processing Fluency19-21
  • 2.3.1 The definition of processing fluency19
  • 2.3.2 Related researches and hypotheses19-21
  • 3 Methodlogy21-27
  • 3.1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the main procedures21-23
  • 3.2 Pretests23-27
  • 3.2.1 Pretest 123-24
  • 3.2.2 Pretest 224-25
  • 3.2.3 Pretest 325-27
  • 4 Experiments27-44
  • 4.1 Experiment 127-29
  • 4.1.1 Method27-28
  • 4.1.2 Results and discussion28-29
  • 4.2 Experiment 229-31
  • 4.2.1 Method29-30
  • 4.2.2 Results and discussion30-31
  • 4.3 Experiment 331-33
  • 4.3.1 Method32
  • 4.3.2 Results and discussion32-33
  • 4.4 Experiment 433-36
  • 4.4.1 Method33-34
  • 4.4.2 Results and discussion34-36
  • 4.5 Experiment 536-40
  • 4.5.1 Method36-37
  • 4.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37-40
  • 4.6 General discussion40-44
  • 5 Conclusion44-47
  •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44-45
  • 5.3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s45-46
  • 5.4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46-47
  • Bibliography47-51
  • Publications during MA Studies51-52
  • Acknowledgements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王瑾,黄国文;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3 张卿;;《杜拉拉升职记》语码转换现象实证分析[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4 李楚成;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5 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63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3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