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09 01:18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语言学 理论 应用 实践


【摘要】: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简称EL),又称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态语言学研究方面,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与国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比较,存在研究层次低、学术素养低、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认为,可通过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各种语言的活力和生存状况作出评估,对话语或语篇作微观研究来完善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理论 应用 实践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根据OdumBarrett(2008)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如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草原、森林、农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萍;;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改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2 林有苗;;论我国新一轮语言普查的多重科学意义[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艾尔文·菲尔,范俊军,宫齐;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王晋军;;绿色语法与生态和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黄影妮;;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年06期

6 方芳;;教育生态学视域中的英语笔译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年20期

7 李丽生;刘旭阳;;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异化翻译的必要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杨峻;;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看外语教学中的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黄知常,舒解生;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姜瑾;;语言生态与英语通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丽霞;基于EDA之上的生态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潇菊;;生态语言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梁丽娟;李建华;;生态视角下中日母语和外语关系规划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徐国辉;;生态学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艳萍;;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改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沈向怡;;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改革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陈小凤;罗晓蓉;;英语学习焦虑与网上自主学习[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7 孟祥春;;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语言生态危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林有苗;;论我国新一轮语言普查的多重科学意义[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崔桂华;齐洪英;;生态语言学:语言系统的生态学视角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爱华;;生态翻译学之“生态环境”探析[J];东疆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阿拉腾苏布达;东部裕固语生态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婧;英语专业研究生生态化教学模式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敏;浅探梅光迪语言思想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1年

4 毛玉娟;从文化生态视角看中国大学的英语文化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韩葵花;迟子建作品的生态语言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洋;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甘大全;关于全球语言发展趋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季芳;语言的认同与交际:苏州地区普通话、英语和方言的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孟维亮;会话中祈使句的批评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小钉;关于语言多样性问题跨学科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德鑫;“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王辉;;背景、问题与思考——全球化时代面对英语扩散的我国的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戴庆厦;;濒危语言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地位[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6 蒲云玲;史汉生;;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骆小所;;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稳定性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8 林有苗;;新时期我国语言学者的“新语汇”观[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赵慧军;活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景[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10 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利琴;[N];光明日报;2007年

2 夏莉 张雪莲(实习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国内模糊语义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0年11期

2 孟和宝音;;蒙古语应用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胡明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3期

4 何爱晶;;从修辞到认知:国内转喻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5 ;2007年拉萨汉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高级研讨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6 玉麒;喜读《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祝敏;席建国;;国内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十年(2000-2010)述评[J];理论月刊;2011年11期

8 仲伟合;王斌华;;口译研究的“名”与“实”——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建构之一[J];中国翻译;2010年05期

9 丁欣;;中西礼貌差异及其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0年09期

10 ;动态[J];语文建设;199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李如龙;;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赵永新;;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评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于根元;;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章宜华;黄建华;;当代词典释义研究的新趋势——意义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9 钟志平;;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仲哲明;;十年创业(代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国霖;关注社会生活 加强应用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王中宙;全国第二届蒙古语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内师大召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胡方;作为人类生物机能的语音产生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记者 徐川山;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语言所 程荣;和谐语言与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王力邋记者 毛东风;全国应用语言学论坛召开[N];吉林日报;2007年

8 匡鹏飞;语言研究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语言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赵凤华;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N];科技日报;2007年

10 任生心;辞书编纂何以“营养不良”[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金辉;使用潜伏语义分析理论研究计算机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文娟;汉字中点状图形的实验方法及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付丽娟;语言多样性的生态语言学角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左杉;汉语拼音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婷;从语言学角度论品牌命名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高玲;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季芳;语言的认同与交际:苏州地区普通话、英语和方言的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志恺;现代汉语字组“有×”的词汇化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海萍;注意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建川;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42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42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