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认识立场标记“要我说”及相关格式
本文关键词:汉语中的认识立场标记“要我说”及相关格式
【摘要】:汉语中存在一套成系统的标记主观认识立场的语言形式,"要我说"即是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员。它经常出现在互动性的对话语篇中,其上文经常存在若干现有的观点或对话者的提问,说话人用"要我说"提出对立的观点或就提问进行回答;其下文可以是说话者就某事物的主观认知、评价或建言。"要我说"来源于使役性兼语小句,是在礼貌原则的促动下经由结构减缩、功能固化而来的,其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有一种交互主观性弱化的趋势,与前人提出的交互主观化斜坡方向不太一致。作为汉语认识立场标记系统的一员,"要我说"与其他标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 认识立场标记 “要我说” 交互主观化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特殊构式研究”(10BXJ10) “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曲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汉语北方官话能性模态助词‘了’及相关结构的比较研究”(XJ201148)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现代汉语中,“要我说”这一结构形式存在两种用法,例如:(1)要我演我可以,要我说,我真的说不出来什么。①(2)现在人们常常爱把一些事儿与“文化”挂钩,如“食文化”、“茶文化”……要我说,串门儿更是一种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例(1)中的“要我说”是一个使役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金圈;刘清平;;句法位置对短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制约——以“再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为例[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2 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4 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5 徐晶凝;;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建颖;使役范畴的句法语义诠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卫东;;《高僧传》中的“久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张琪;;“可见”的语法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张金圈;刘清平;;句法位置对短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制约——以“再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为例[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4 闫涛;;话语标记的动态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胡文静;;“你说”的语义演变及其引发的语用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诗博;;“这么说”的语义演变及其语篇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金鑫;;让步话语标记演变的认知分析[J];求索;2010年09期
8 顾伟;;从翻译的角度分析日汉的使役表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2期
9 杨久成;;论日语使动句的结果含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S1期
10 王兴才;;“无所谓”的形成及其词义的主观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松;赵怿怡;刘海涛;;汉语特殊结构的句法标注策略[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朱晓凤;;“一般说来”的语用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翟会锋;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一;韩汉使动句对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向颖;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e,
本文编号:65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