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框架内的WH-移位与原位新解
本文关键词:最简方案框架内的WH-移位与原位新解
更多相关文章: WH-移位 WH—原位 英、汉、朝 [+WH]特征核查
【摘要】:在最简方案框架内,对英、汉、朝Wh-问句[+WH]特征进行核查,从而可以对WH-移位与原位的合理性给予具有新意的解释:WH-移位与原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WH]特征在生成过程中核查阶段不同。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WH-移位 WH—原位 英、汉、朝 [+WH]特征核查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一、WH-移位说概述WH-移位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73年Chomsky主张“所有表层结构在原位的Wh-词(wh-in-situ)都经过了一个Wh-词在深层结构的隐性移位(covert wh-move-ment)”以来,WH-移位在世界范围的语言学界掀起了持久的大讨论。迄今为止仍为亦新亦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亮芳;;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词“呢”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山述兰;;关于四川话中的“该是哈”[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康亮芳;试论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词“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4 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2期
5 李宇明;唐志东;;四岁前儿童“谁”字句的发展[J];语言研究;1990年02期
6 王全义,孙益民;汉语、英语在委婉语上的异同[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7 张志平;浅析几类常见疑问句的功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康琳;思维定势造成汉英语言差异例析[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李改样;山西方言的疑问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德祥;;东方文明古国的振兴与汉语走向世界[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翟会锋;;毕节三官话里的是非疑问句[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桂萍;;合同的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萍;石锋;;汉语北京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陈颖;;带有“是不是”的疑问句的祈使用法[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晓霞 李炜娜;汉语夹杂英语 怎么看,怎么办[N];人民日报;2010年
2 编译 凌丹;未来十年 汉语能与英语抗衡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南周;推奥运英语不如推奥运汉语[N];今日信息报;2007年
4 王岩平 甄芳;“英语霸权时代的汉语命运”讨论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傅振国;“英语蚂蚁”和“汉语长堤”[N];人民日报;2009年
6 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N];文汇报;2010年
7 周红飞;每一种语言都是美丽的[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许曦明;苦涩译果的反思[N];文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高岩;“城市英语”:小细节 大形象[N];锦州日报;2008年
10 杨晓萍;印度的语言整合政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3 马云霞;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管春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明宇;极向敏感与极项允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孝拓;话语输出者和输入者的个人因素对疑问句中“呢”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智;现代汉语口语疑问句语调升降规律及其成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花子;汉韩疑问句否定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4 徐彦;汉维语疑问句对比[D];新疆大学;2004年
5 杨红;现代汉语疑问语气副词与疑问句类型匹配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伦茜;泰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阮氏排;《坛经》的疑问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家合;元刊杂剧疑问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53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5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