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众、郑玄“六书”观探隐
发布时间:2017-08-12 23:34
本文关键词:郑众、郑玄“六书”观探隐
【摘要】:东汉郑众、郑玄认为"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这六种文字分类。其中象形、会意侧重关注字形,转注、处事侧重关注字义,而假借、谐声则关注字音,形、义、音三者正是文献用字(词)的三要素。郑众、郑玄的"六书"观丰富了我们对东汉学者关于"六书"的认识,证明当时学者对"六书"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郑众、郑玄的"六书"观在汉字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郑众 郑玄 “六书”观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40055)
【分类号】:H122
【正文快照】: “六书”是中国古代关于汉字构形分析的重要理论。有关“六书”观念的产生及发展情况,学界已有许多深入的探讨。古代关于“六书”具体内容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郑众的《周礼解诂》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叙》。[1](P160-161)孙钧锡的《中国汉字学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从曾;;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训[J];辞书研究;1989年04期
2 吴吉煌;;古代“转语”各说析评[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1年01期
3 吴泽顺;论郑玄的音转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玉平;;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5 陈燕;;《说文解字》“同意”说[J];语言科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李俸s,
本文编号:66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6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