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过来”的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过来”的偏误分析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是留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语法点,韩国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点时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困难。本文以趋向补语"过来"为研究内容,以中高级汉语水平的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口语表达,作文及课堂测试的偏误情况进行总结,从语义角度分析偏误情况及成因。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关键词】: 趋向补语 过来 偏误 语义 韩国学生
【基金】:天津市教委一般项目资助课题: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项目编号:20132211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韩国学生在使用“过来”这一趋向补语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较多,偏误率较高。这与趋向补语“过来”的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不无关系。由于“过来”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在趋向补语的使用上,学生也经常将其与其它趋向补语混用,甚至被忽略,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瑾钰;;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刘颖;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蒋庆荣;;汉语和日语条件句的对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王婷婷;;试论句尾“了”的使用条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于琳琳;;爱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姜磊;;“而”字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9 苑逸豪;;论“比”字句的否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10 刘丹;;嵌入“向”字短语“把”字句中介词短语位序先后的制约因素[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邢红兵;张旺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及统计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王佳宁;;“稍微”和“略微”的区别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喻洁;;“再说”和“何况”用法及异同考察[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忠才;从顺应论看反问句的语用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冬惠;;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2 吕桂云;;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8期
3 李建成;;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回顾[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崔巍;茹仙古丽·艾再孜;;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汪翔;农友安;;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述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晨;;中级中亚留学生粘合式述补结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6期
7 彭玉兰;张玲;;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黄玉花;;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特点及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4期
9 刘月华;;几组意义相关的趋向补语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1988年01期
10 杨德峰;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小川;;动趋结构对现代汉语位移句句型生成的制约[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a Sairine Wong(张赛英);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有”和“在”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卢智f,
本文编号:670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67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