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荀子》反问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1:04

  本文关键词:《荀子》反问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荀子》 反问句 句法 语义 语用


【摘要】:形式上为疑问句但理解为非疑问意的汉语句子称为反问句。反问句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我们以专题研究和专书研究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参考关于先秦时期反问句的研究成果,针对先秦时期反问句研究的剩余空间,使用三种方法(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从句法形式、语义逻辑关系、反问回应类型三方面入手,对《荀子》中的反问句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归纳,目的在于通过专书共时研究拓展《荀子》语法研究的空间,,揭示该文献在上古汉语反问句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古代汉语教学以及中国经典语言文化的传承。 从形式特点来看,《荀子》反问句的反问否定功能和反诘语气,是疑问代词或副词、语气词等主要形式标记和其它副词、助动词、语助词等辅助形式标记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将语气词的倾向性选择作为重要的表意手段。 从语义逻辑关系来看,根据反问句的句子结构和数量,《荀子》中的反问可分为单句反问、复句反问和组合反问。复句反问和组合反问在语义逻辑关系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复句反问分句之间以假设式、让步式、转折式、进逼式等偏正关系和按断式、总分式等连贯关系为主;组合反问问句之间以等立式、对比式等并列关系为主,承接式连贯关系为辅,偶有假设式偏正关系。《荀子》组合反问出现的并列关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复句反问在语义逻辑关系类型方面的空白,也体现了《荀子》作为反问句语义逻辑关系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从反问引发语类型与语用功能来看,根据引发语的语气,《荀子》中的反问可分为两大类:引发语为陈述句的反问和引发语为问句的反问。其中,引发语为陈述句的反问有行域前提反问和知域前提反问两大类;引发语为问句的反问数量不多,但种类齐全,包含行域前提反问、知域前提反问和言域前提反问三大类。随着引发语所属三域类型的不同,反问在语用功能上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行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对某一行为方式或状态的主观或客观评判,以事实说理,是对理论的充实,增强了论证的力量;知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以理服人,通过对某一事理的阐述、分析引出更深层次的道理,具有鲜明的理据色彩,和突出的思辨性;言域前提反问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回应某一说法提出的必要性,引出欲赞同的观点,整个论证过程针对性十分突出,同时是对思维层次性的再现。 从句法形式、语义逻辑、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荀子》反问句进行系统描写和适当解释,在专题研究与专书研究相结合的同时,也为整个先秦时期反问句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荀子》 反问句 句法 语义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反问句研究概况9-11
  • 1.2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1-1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第二章 《荀子》反问句的形式标记13-25
  • 2.1 疑问副词标记的反问13-18
  • 2.2 疑问代词标记的反问18-21
  • 2.3 单纯以语气词为主要标记21-22
  • 2.4 比况词标记的反问句22-23
  •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荀子》反问句语义逻辑关系25-36
  • 3.1 复句反问的语义逻辑关系25-31
  • 3.2 组合反问的语义逻辑关系31-35
  •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荀子》反问引发语类型与语用功能36-44
  • 4.1 陈述句引发的反问37-42
  • 4.2 问句引发的反问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结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春泉;;《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2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玉鼎;;论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的区别[J];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6 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3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03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