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边缘空间共享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4:57
【摘要】:大学城校园边缘空间是校园整体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带形区域,它的一部分属于校园,一部分又属于城市,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空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校园内部人群和社会人群双向的心理归属和物质空间需求。在共享的时代背景下,校园边缘空间不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活跃的场所,还涉及到当地居民、工作人员和游客等其他的人群,并满足步行、消费、娱乐、休息、社交等多样化的功能需求,人们对于优质校园边缘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强,然而以往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内部或大学城整体的规划设计,亟须系统地探究校园边缘空间的共享途径,从而推动整个大学城的共享。以校园边缘空间为研究对象,以不同人群的特征及其需求为基础,运用文献研读、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IPA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现状的分析和人们对共享设计的主要因素的关注度和实际表现评价,找到共享面临的阻力,探究共享策略,核心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明确了校园边缘空间的相关概念,总结了边界效应理论和空间共享理论,对校园边缘空间的范围界定、划分类型、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展开初步认知分析,着重从空间结构、形态大小角度分析了校园边缘空间的分类,为后文研究做铺垫。(2)分析了大学城人群构成和活动特征,分别阐释了学生、当地居民、职员、游客等人群的共享需求。通过问卷对影响共享设计的各要素进行评价,得出大学城人群对公共空间共享设计的关注度较高,其中最为关注的是空间场所,其次是公共设施、文化情感、交通组织和造景元素,实际表现与期望值大体相符,但满意度评价以“一般”为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结果显示应着重进行的共享建设的要素为“交通导向标识、交通空间舒适性、公共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安全管理系统和地域文化景观”。(3)实地调查虎溪范围内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园边缘空间,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影响共享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从规划设计、综合管理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原因。(4)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共享的通用原则,包括构建校园边缘空间共享体、注重公共设施的多样与实用、空间和交往互动的双向思维、注重空间的可达性和联系性、注重文化内涵和与情感的共鸣。(5)根据调研结果,规划设计层面分别基于中心空间、内边缘空间、外边缘空间和空间组合提出了共享策略:基于中心空间的特点,分别针对道路空间、自然空间、混合空间提出了共享策略;基于内边缘空间特点,提出了连续、柔化和多样的共享策略;基于外边缘空间特点,分别针对交通型、商业型、游憩型、居住型、校际型外边缘空间提出了共享策略。管理层面提出了创新制度和结构、明确场地管理要点的共享策略。(6)结论与讨论:校园边缘空间的共享不仅仅是交通组织、空间场所的共享,还应考虑文化和情感、环境品质等多维的共享。校园边缘空间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建设现状却表现为受忽视的状态,我们在今后应把校园边缘空间的共享放在核心位置,并结合场地性质、人群需求、空间结构等综合构建共享途径,做到宏观逻辑条理和微观具体落实并举,既保证校园内部边缘的连续和循环使用,又保证与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相连和相融,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互换网络,使校园和城市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整个大学城的共享。
【图文】:

平面图,大学城,重庆,平面图


重庆虎溪大学城平面图

研究范围,校外环境


校园边界往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两一定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邻近区域定的文化、休闲、健身、通行等共图 1-2 研究范围Fig.1-2 Research scop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平东;;建设大学城 档案须同步[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郑官怡;李欣沂;;“学”之所向 “城”以培之——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纪实[J];当代贵州;2016年47期

3 谭宏伟;;政府行为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年03期

4 江钰媛;王婷;;大学城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25期

5 郭茜;;浅析松江大学城后勤社会化改革[J];知识文库;2017年23期

6 张朋;刘学斌;陈包;孟里中;王坚;王晓卫;;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市场服务现状分析[J];智富时代;2016年12期

7 郑挺颖;;优化自然环境和创业创新"双生态" 南京仙林大学城向"科技城"美丽变身[J];环境与生活;2017年10期

8 陈娇;唐安冰;高旭;英子;陈星;;虎溪大学城史话 重庆文化中心西行记[J];城市地理;2017年17期

9 白丽红;;山西大学城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师;2014年05期

10 李云;;丽江大学城建设对丽江社会影响分析[J];商;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为吉;殷国新;;广州大学城建设中的土地置换问题的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肖圆圆;;贵阳花溪大学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A];人文学术·思辨与实证[C];2017年

3 方创琳;刘海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协控路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欣;姚婷;任震;;基于文化传承的大学新校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以山东财经大学圣井校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岳安;职业教育大学城建设对常德城市发展的意义[N];常德日报;2018年

2 记者 权若青;要将花溪大学城建设成为文化教育的对外开放窗口[N];贵州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范俐鑫;在济南打造一流大学城[N];济南日报;2018年

4 通讯员 杨丹;加快长安国际大学城建设 全力打造经济新增长极[N];西安日报;2018年

5 记者 杨志英 通讯员 何加贝;专题协商推进常德职教大学城建设[N];常德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刘芳;民营企业投诉大学城建设谜局[N];中国青年报;2009年

7 实习生 王羽佳 本报记者 周凯;大学城“孤岛化”[N];中国青年报;2008年

8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大学城的时代考[N];中国城市报;2016年

9 张晨晨 陈晓艳;地方高校如何成为“城市智库”[N];连云港日报;2017年

10 记者 郑已东;加快推进大学城建设 打造莆田教育高地[N];湄洲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效为;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2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庄三舵;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姣;云南省大学城“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智建邦;张家口大学城融资模式选择的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胡婷婷;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边缘空间共享途径探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张亚林;功能混合导向下校区开发主导型大学城空间优化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

5 方杰雄;基于POI数据的大学城功能布局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6 胡康榆;开放、共享理念下大学城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7 秦敏;贵州省花溪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8 郭志宏;我国大学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周鹏;大学城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崔海波;我国大学城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6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06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