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2:07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而坚守18亿亩耕地是必须遵循的一条铁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刻不容缓,为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化、空心化和无序扩张等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本文以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统计分析法、Voronoi图Cv值法和景观指数等方法研究赣江新区1995~2015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并选取了高程、坡度、道路、河流和城镇化等影响因素对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利用熵值法对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进行整治适宜性评价,提出四种农村居民点整治优化类型,并结合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原则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对策。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从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整体规模和数量的演变分析中,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总数从1995年到2015年呈现增长的趋势,表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有较大的扩张趋势。(2)从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分析中,发现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正趋于规模化、集聚发展。1995~2005年赣江新区各乡(镇、场、企业集团)Voronoi图Cv值均大于64%,空间分布都呈现出集聚状态;2005年较1995年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农村居民点斑块密度值均减少了,说明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斑块密集程度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赣江新区是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的密集程度和演变趋势同时也受社会经济、城镇发展和道路交通等影响,所以各乡(镇、场、企业集团)的农村居民点分布情况和演变趋势受所在区域影响不尽相同。(3)从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演变分析中,研究选取了高程、坡度、道路、河流和城镇化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新区有近70%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20~40]高程范围内;坡度等级位于2°~25°的农村居民点正趋于规模化、集聚发展;34.58%的农村居民点在1000 m河流缓冲区外,距离河流较远的居民点不利于人类生活、生产,应通过居民点整治使其迁移到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或者新建水利设施来改善居民点用水的需求;1995~2015年在距离道路缓冲区2000 m内的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数量、面积均增加,越近越具规模地、团聚地分布;1995~2015年,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上扩展较快,其用地呈现紧缩,趋于紧凑发展。(4)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中,通过选取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出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成“适合优化”“较适合优化”“较不适合优化”“不适合优化”这四种类型,其中,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较适合优化整治的占27.23%。在此基础上,结合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利用特点与发展需要,确定出最适宜的优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土地利用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208
本文编号:2654630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2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焦欢;周启刚;李辉;国洪磊;马培钧;;西南典型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与整治规划分区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5期
2 张佰林;张凤荣;周建;曲衍波;;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J];地理科学;2015年10期
3 杨欢;刘学录;;基于分形理论的云南红河县景观斑块尺度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5年09期
4 杨睿璇;徐丽萍;;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9期
5 胡甜;周伟;;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3期
6 郜红娟;张朝琼;蔡广鹏;罗绪强;;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2期
7 杨学龙;叶秀英;赵小敏;;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其布局优化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关小克;张凤荣;刘春兵;李乐;赵华甫;;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654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5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