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南昌市住宅区植物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5:5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要并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并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要紧密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旋律,而且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层面上的需求。住宅区,作为城镇人们的栖息之地,其园林景观应与当前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近50年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重经济轻环境”问题突显,居住外部空间植物景观质量也被忽视。南昌市早期建设的住宅区(老城住宅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明显存在着绿化率不足、植物配置不合理、植物种类单一等现象,亦即居民区植物配置存在着生态功能缺失,绿地面积和绿量上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在调查了南昌市老住宅区植物的配置模式,植物的相对频度、多度、显著度、重要值以及居民区用户的景观满意度同时,为南昌市老旧住宅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比较新老住宅区植物人工栽培群落模式的研究结果,得知新城住宅区的植物景观方面的整体表现优于老旧住宅区的景观情况。在树种上,新住宅区平均乔灌木植物42种,常绿植物28种,落叶植物16种;老住宅区乔灌木植物23种,常绿植物17种,落叶植物8种;配置模式上,老旧住宅区的植物配置缺少景观性,在宅旁绿地中对于功能性树种运用较少。通过对新老住宅的三大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比较分析,得出“香樟+杜英-樱花+桂花-红叶石楠+毛杜鹃+八角金盘”这类适宜老城居住生态环境的配置模式,或是“银杏-木槿+紫叶李+紫薇-山茶+石楠+日本女贞”这类能促进新城住宅区建设的植物配置形式。2.比较新老住宅区的植物群落特征指数,得出在中心绿地中,老城住宅区要加强观赏类植物的运用,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常绿树种;在宅旁绿地中,整体上的植物选择要优先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性;在道路绿地中,在综合考虑植物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的前提下,加强重要值排名中档的植物利用,像是女贞、刺槐等树种。3.通过居民对于住宅区植物景观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反馈,得知大部分老城居民对于所在住宅区的绿化是不满意的,男性占54.8%,女性占59.1%;而在新城住宅区的植物景观上却与旧住宅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反馈,在植物配置方面,持满意态度的占整体的65.2%;在植物多样性的满意度方面,有60.8%的居民肯定了小区的植物多样性;而在景观满意度上,居民评分在“7-10分”两个分段的共占比为65.2%,评分在“1-4分”的只有13%。4.比较分析新老住宅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增加乡土植物的运用比例。(2)优化植物群落模式。(3)尽可能增加植物的“绿量”。(4)增加香花树种比例。(5)加强住宅区绿地养护管理技术和经济投入。5.对老旧住宅区植物景观提出改造建议。通过对住宅区的功能分区、交通分析、夜间照明、植物种类和几大绿地类型节点的综合分析,把上述对于中心绿地、宅旁绿地以及道路绿地所总结出较好的植物配置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于实例的景观改造中,从而使理论化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建议中。
【图文】:

满意度,居民,植物配置,小区绿化


在数据采样过程中,针对南昌住宅区的一些植物配置上的相关内容,发起一次面向关于南昌市居民景观满意度评价的调查问卷。为更好地获取南昌市新老住宅区的外部环境现状以及居民对于住宅区景观的信息反馈,问卷中包含着住宅绿化情况、植物类型的偏好、小区景观总体评价等内容。由于现在人们的工作步调不一致和生活规律各有不同等一系列问题所限制,为更有效且随机地得到大量的数据,此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以网络调研问卷的形式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与整理,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共 205 份。因为填写问卷的年龄层次不可预见,随机性很强,虽不能做到平均反馈各年龄层次的信息,但能反映出居民们对南昌住宅区景观满意度的大致情况。6.2 不同城区对住宅区的景观满意度6.2.1 老城区居民景观满意度

满意度,居民,景观,植物多样性


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共 205 份。因为填写问卷的年龄层次不可预见,随机性很强,虽不能做到平均反馈各年龄层次的信息,但能反映出居民们对南昌住宅区景观满意度的大致情况。6.2 不同城区对住宅区的景观满意度6.2.1 老城区居民景观满意度图 6 1 老城居民对所在小区绿化满意度 图 6 2 老城居民对所在小区植物配置满意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6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茜;丁圣彦;;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2 韩晨霞;田建文;赵旭阳;宋保平;;城市园林植物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探讨——以石家庄市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4年02期

3 袁菊红;;南昌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J];北方园艺;2014年10期

4 赵文武;房学宁;;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J];生态学报;2014年10期

5 史俊达;高美珠;范义荣;瞿成法;;杭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功能及建设探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6 王思易;欧名豪;;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7 郭杰;;居住区周边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新小区休闲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7期

8 陈彩霞;;浅谈高层住宅区植物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2年12期

9 李芳;黄俊华;朱军;;乌鲁木齐市居住区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12年06期

10 陈飞平;刘纯青;郭劲;徐庆;;南昌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乐;基于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琼;杭州西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钦;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庞涵月;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张馨予;贵港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孔庆香;北京市部分商品住宅区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许志敏;居住区绿地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杨发;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伍梦丽;植物造景与住宅区环境的整合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

9 周宇;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孙铭;长春市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与生态适宜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2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82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