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隐逸思想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10-26 11:36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趣与艺术价值,对中国的诗画、园林艺术等都有深远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隐逸思想表达的研究,为现代室内设计形式的拓展提供新思路,探索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本文从隐逸思想的起源入手,以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为主线,阐述了中国社会早期隐逸的成因,解读两者隐逸思想的不同特点,继而梳理隐逸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各历史时期的特点,总结现代社会的隐逸现象。在此基础上,归纳儒、道两家隐逸思想的不同审美倾向。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现代室内设计中隐居主题设计的若干问题,最后总结现代室内环境中隐逸思想表达的途径与方法。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U238.2
【部分图文】:

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隐逸思想的表达


图2_1刘树勇画作??Fig?2-1?Liu?Shu?Yong??

竹林七贤,西京


自然”的反孔孟之道,道家自然随性的思想影响渐深,隐逸在这一时期的兴起自然??而然。因此隐逸文化的衍生在这一时期显得非常高调和张扬,这与名士有很大关系,??譬如整个魏晋时代就以“名士风流”著称,例如著名的“竹林七贤”(见图2-2),??嵇康、阮籍、陶渊明、孙登等人对隐逸文化影响深远,名士的清谈论道或隐逸生活??在微薄的政治因素外多半成为了一种消遣和趣味,隐逸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化,同时也造成了隐逸的滥输。这一时期,隐逸的意义己不止是一种处世选??择,隐逸的文化范围与内容被扩大,最明显的则是体现在诗、画艺术的创作上,加??之魏晋是个人意识空前觉醒的时代,对景物的独立审美已经形成,例如书法,书写??的内容的重要性下移,对字体气韵与美感的重视上升;在绘画上,由于对自然成为??独立审美对象,从而出现了山水画与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南北朝谢灵运与“千??古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更是催生了山水田园诗的出现。??图2_2竹林七贤王西京1999??Fig?2-2?The?seven?sages?of?the?Bamboo?Grove??2.2.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最显著的隐逸特点便是“终南捷径”

隐士,渔翁,辋川,士人


在世俗化影响下的内容补充,是在最初庄子‘心隐’基础上的种种外扩,而其中较??为特别的,是王维渗入了禅宗色彩的心隐型,这一点在他的诗画中有所体现,如《雪??溪图》(见图2-3),以及王维晚年退隐辋川时的《辋川图》(见图2-4)等。??HHHHI??翁^9??图2-3唐王维《雪溪图》?图2-4唐王维《網川图》??Fig?2-3《丁he?snow?Creek))by?WangWei?Fig?2-4《The?Wang?chuan?map》by?WangWei??总体来说,整个唐代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隐士,这个时代隐逸要么是“终南??捷径”;要么是入仕为官之后,将隐逸作为生活的调剂。隐逸文化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丰富更是这个时代隐逸世俗化的一种证明。尽管白居易的“中隐”之说用另一??种方式缓和调剂了士人自由精神与集权专制间的矛盾,却也是士人或者隐士接受世??俗化的一个具现。因此,自隋唐时期起,早期传统的隐逸精神走向了衰落。??2.?2.?4宋元时期??从形式上看,宋元时期囊括了各类的隐逸,包括"庄子式”的隐士,比如南安??翁和松江渔翁,尤其是“心形俱无,其视轩晏为粪土耳”的松江渔翁。还有自汉代??就有的“朝隐”与“学隐”,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也存在因尽孝而退隐的隐士,这??种前提下的隐逸行为实际自孔子时代就出现过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玉峰;先秦隐逸思想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谭慧存;秦汉士人隐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娴;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隐逸思想的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洵;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3 王章震;庾信的隐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王晓燕;北朝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向真;中国早期隐逸思想的形成及其思想渊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辉;阮籍隐逸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方媛;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兴;从元代人物画题材看元代绘画的隐逸思想[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小密;汉代隐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杜建;论阮籍、嵇康的隐逸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5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