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道路廊道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种群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3 02:24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自从上世纪由滇缅边境传入云南省,现己入侵多个省份,东至重庆,西至石棉,北至泸定,西南地区入侵较为严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易沿道路和河流进行快速传播和扩散。本文选取昆明海口林场的紫茎泽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SSR、AFLP、RAD-seq测序3种分子标记技术,探究不同路域景观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基因组结构特征,解析道路密度、景观指数、景观阻力与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分布、扩散、基因流的影响,为紫茎泽兰的控制和防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紫茎泽兰入侵受森林群落乔木层的影响较为显著,乔木层的盖度、物种丰富度越大,紫茎泽兰入侵的程度越轻;森林类型对紫茎泽兰的分布无显著影响。距道路的距离是影响天然林下紫茎泽兰分布最重要的因子,但对人工林无显著影响;2.采用8对SSR多态性引物和4对AFLP引物对25个种群60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全为单态性。挑选不同森林景观类型下的l10个紫茎泽兰种群共50个个体进行RAD-seq测序,SNPs多态性百分比(PPB)=63.854%-68.585%,期望杂合度(He)=0.25672-0.26227,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P)=0.782-0.785,观察杂合度(Ho)=0.565-0.571,核苷酸多样性(Pi)=0.2908-0.3034,种群间遗传分化最大的是槲栎林和沿路种群(POP24),种群间遗传分化最小的是沿路种群(POP3)和干香柏林(POP5)。3.采用ADMIXTURE软件,对10个种群的SNPs多态进行模型聚类,10个种群分为2个景观类型,一类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栎林原生性较强的森林类型种群,另一类为针叶林、人工林、沿路种群干扰性较强的类型。4.不同道路密度等级下,紫茎泽兰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核苷酸多样性、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期望杂合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紫茎泽兰种群的观察杂合度有显著性差异。景观格局指数与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相关。不同景观阻力对紫茎泽兰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主要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核苷酸多样性、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均无显著影响。局域尺度上,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51
【部分图文】:

道路廊道和森林景观格局对紫茎泽兰种群及其遗传结构的影响


采样示滋圈

序列,测序,流程,基因组


八碱基酶在基因组中出现的频最低,其是六碱基酶,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四碱基酶。选择限制性内切酶需要对目标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基因组的GC含量、重复序列等信息选择合适的酶(王洋坤,2013)。??对基因组DNA样品进行限制性酶切这一步是整个实验最为重要的一步,酶切效果??对RAD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好坏起到关键性作用,并决定了后续实验的进行,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实验操作一定要规范,在加酶切体系时,酶不能放在外面,要一直将酶放??在冰盒里,防止酶失活,并且最后将酶加入酶切体系。??2.3.2测序文库的构建??首先,酶切检验合格的DNA样品,把P1接头加在酶切后的基因组片段两端;然后,??将加好P1接头的序列用Covaris破碎机随机打断。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选择符合??大小的目的条带,一般选择目标条带在300?700?bp。再在DNA片段连接上P2接头。??对这样的混合DNA进行PCR扩增。然后使用Q-PCR方法对有效浓度进行精准定量,??以保证文库质量。??

样地


图2-3研究区域及样地位置示意图??Fig.?2-3?The?study?area?and?sample?sketch?map??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芳;李小英;夏静;廖向凯;;昆明海口林场森林健康状况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蒋智林;王五云;雷桂生;桂富荣;刘万学;李正跃;;紫茎泽兰与4种功能型草本植物根系生长特征和竞争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10期

3 朱文达;曹坳程;颜冬冬;李林;刘晓燕;郭章碧;;不同林木种群对紫茎泽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1期

4 王洋坤;胡艳;张天真;;RAD-seq技术在基因组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遗传;2014年01期

5 徐远涛;闵庆文;袁正;白艳莹;孙业红;李静;曹智;;云南哈尼梯田景观格局指数筛选研究(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年03期

6 苏雷;朱京海;任韶红;傅立群;;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研究方法综述[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3年01期

7 魏伟;石培基;脱敏雍;王雪平;王旭峰;;基于GIS的甘肃省道路网密度分布特征及空间依赖度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8 尹海伟;孔繁花;祈毅;王红扬;周艳妮;秦正茂;;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9 陈怀琼;隋春;魏建和;;植物SSR引物开发策略简述[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4期

10 宋晓丰;叶桂峰;;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玉;外来种大花金鸡菊入侵的影响因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文坤;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化感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周凌娟;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变异及克隆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阳;不同道路密度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2 刘君;不同入侵程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7年

3 戍国标;高山峡谷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结构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6年

4 高杰;紫茎泽兰种群遗传结构与道路廊道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翟正晓;基于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13种中国地方优良鸡品种SNPs多态性图谱构建及群体遗传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喻媖;龙滩水电站库区紫茎泽兰入侵生境因子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任玉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土壤自生固氮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朱开群;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粒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苑晓雯;黄河流域河南段菊科主要外来种对不同环境梯度的适应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罗林;重庆市主城区、乡村区景观格局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比分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7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67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