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812.7
【部分图文】: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2.1。从文化地理学角度,武陵山片区可划成三大片区:北部区:酉水与清江之间,自古以来是土家族繁衍生息之地,苗族也散之间。其中,约鹤峰县的中营与石门县的壹坪山构成两大水系的自然分了南部多河流、河谷、盆地、低丘等优越的地貌,北部以高山地貌为主貌与自然条件差异明显①。中部区:辰水与酉水成为了天然的地理分界线,两界限间形成了苗族聚内以台地与溪河沿岸的丘陵两种地形为主,台地上多盆地,水源充足,在此区域生活的苗族称之为 生苗 ;以 苗疆边墙 为界的东南溪河沿岸坦,梯田密布,古为 苗蛮 聚集地,也称之为 熟苗 区②。南部区:辰水与武陵山区的南部边缘地带,是生活在武陵山区域的侗族活区域,其中杂居部分苗族。这一地域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山谷形成展稻作农业的理想场所,内部分为南北两大侗语方言区。
张家界市:慈利县、桑植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邵阳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安化县。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恩施市、利川市和巴东县、来凤县、成丰县、建始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碧江区、万山区。遵义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①。末,片区总人口 3645 万,城镇人口 853 万,乡村人口 族、侗族等 9 个世居少数民族②。武陵山是褶皱山,长 1000 米以上,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 2570 米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梵净山。武陵山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
硕士学位论文相关。 接龙 仪式中(图 3.2)的舞蹈元素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其动作步伐还是其运动的基本形式,都象征着苗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如以圆形步伐为基础的接龙舞步伐,中间穿插着小碎步、跑跳步、交叉步等舞步形式,似进非进,似退非退,形式表达中,象征着苗族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中艰难生存,反映了苗族人民在被迫不断迁徙过程中所带来的苦难民族史。以研究社会记忆而著称的康纳顿先生认为: 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有关过去的形象和有关过去的回忆性知识,是在(或多或少是仪式的)操演中传送和保持的①。 接龙 仪式中的舞蹈传承,是对苗族历史的不断镌刻,让我们从舞蹈的动作表达中看到了苗族的先祖在迁徙过程中跋山涉水,居无定所的艰难生活,仪式同时也唤起了对这一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俊希;朱竑;;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J];地理研究;2015年03期
2 娄方平;;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的起源、传承与社会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1期
3 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年11期
4 冷志明;唐珊;;武陵山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05、2008和2011年县级数据的实证[J];地理学报;2014年06期
5 刘英;;现代化进程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地理学阐释[J];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6 陈麦池;;基于文化创意的武术文化景观品牌化战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花家涛;戴国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景观研究——以彝族摔跤“格”为个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刘之杨;孙志国;钟儒刚;;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9 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年03期
10 蓝龙飞;;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璐璐;文化生态视域下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曾艳;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4 肖丽萍;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飞;基于文化地理学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2 代申奇;黔西南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3 冼卓桑;文化地理学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纪录片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庹本琴;石阡县中学学校体育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87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8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