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杨维桢及其书法艺术探赜

发布时间:2020-12-26 20:56
  本文旨在通过对杨维桢艺术的研究,为当代书法创新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以元代书法发展为背景,从杨维桢一生的经历以及诗文艺术创作的视角,综合他的书法作品,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去考证杨维桢的艺术特征,找到他书法创新成功的原因以及方法等。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历史时期,初期,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重视汉学,朝野上下书法之风盛行,然而,南宋末流书风对其影响很大。为了摆脱当时书法萎靡的局面,赵孟頫大力宣扬“复古”思想,成为元代书坛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名家,为元代书法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赵氏思想也使元代书风无形中向着单一方向发展,直至元末隐士书家的出现,才找到了一条突破赵氏樊篱的新途径,其典型人物杨维桢,以他古拙、放纵及不合时宜的书风,为元代书坛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象。这种有别于赵氏工稳秀逸风格的创新理念,对明清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代,面对展厅机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他的书法创新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因此,通过对他的研究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方向。本文写作从五个方面展开,进行探...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杨维桢及其书法艺术探赜


赵孟頫《急就章》Fig.2-1ZhaoMeng-fu《chapterinahurry》(资料来源:《赵孟頫书急就章》第1页)

来源,资料,书法,书法创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味道浓厚,得益于南朝乐府以及刘禹锡竹枝词,诗风流动婉转,飘逸自然,平实明快,典雅清奇。在书法上,他特立独行,其诡怪癫狂的书风不为时人所重,加之他的文学成就巨大,将书名掩盖,所以历来有关他书法方面的评价不多,不管是《明史》本传,还是宋濂的《墓志铭》以及贝琼、朱彝尊的《杨维桢传》,均是不提其书法成就,这对杨维桢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他叛古出新、不拘成法的风格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加之人们对他负面信息的误解,才导致对他的书法艺术了解不够深入,但是从当今综合的审美角度出发再去审视他的作品,其书法造诣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是恣肆奇崛,独树一帜的,尤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应该客观地、正确地去重新看待这位书坛巨匠。元代章草复兴始自赵孟頫(见图2-1)和邓文原(见图2-2),但他们只是单纯的对章草加以继承,几乎谈不到有什么创新之处。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能够针对元代书风萎靡的状况提出复古思想,使人们去重新辨识书法创作的方向。康里巎巎虽于今草之中掺杂章草笔意,从某种程度上也推进了元代书法发展,但终未能形成全面的个人风貌,精妙之作也仅存一件《李白古风诗卷》(见图2-3)而已。图2-1赵孟頫《急就章》Fig.2-1ZhaoMeng-fu《chapterinahurry》(资料来源:《赵孟頫书急就章》第1页)图2-2邓文原《急就章》Fig.2-2DengWen-yuan《chapterinahurry》(资料来源:《历代章草精逊第44页)

古风,李白,来源,资料


第二章杨维桢生平简述-13-图2-3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Fig.2-3KangliNao-nao《LiBai"sclassicpoems》(资料来源:《历代章草精逊第77页)能够系统地将今草、章草与汉隶笔法成功的运用到行草书创作当中,并且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的,元代唯有杨维桢一人。他的行草书作品《题邹复雷春消息图卷》、《真镜庵募缘疏卷》、《梦游海棠城诗卷》、《晚节堂诗札》以及《城南唱和诗卷》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将章草与今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达到了自由自在、随意挥洒的高超境界,他以独特的手法将多种风格进行完美的整合,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首创,因此,说他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也并不为过。杨维桢为人性情高迈、不拘成法,故此,他书法中自然体现出天真放荡、自由浪漫的独特风貌,但这种看似无拘无束的书写,却又内含乾坤。杨维桢对书写材料的使用也非常考究,他所使用的毛笔大多为当时著名笔工陆颖为他单独定制的,墨则是奎章阁所赐,纸多为精良的白鹿纸,书写材料的得心应手,也是他充分发挥个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他对于墨法的表现,浓淡干湿对比强烈,敢于大胆的使用重墨,继而枯笔扫刷,使作品形成强烈的层次感,后来晚明书家王铎,亦善于用墨,或于其中受到启发,也不无可能。杨维桢的书法地位与他所在的历史时代是分不开的,他以“点画狼藉,有乱世气”的书风表现出书写的随意与奇崛,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虽然未能征服元代书坛,然而却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书法宝藏。他豪迈雄强、粗放诡异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盏明灯,使人观后触目惊心,欲罢不能,堪称中国古代隐士书家中具有高度审美格调的典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高等艺术院校书法教学的思考[J]. 王大公.  艺术工作. 2019(06)
[2]杨维桢书法艺术浅析[J]. 臧蔚彤.  中国书法. 2017(02)
[3]杨维桢书风特征及成因[J]. 杨尔.  中国书法. 2016(17)
[4]杨维桢社会交往中的艺术活动[J]. 顾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5(11)
[5]元代艺术观念述论[J]. 洪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气度高古 恣肆狂放——浅析杨维桢的书法艺术[J]. 罗小利.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7)



本文编号:294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4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