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飞鸿堂印谱》序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17:15
  《飞鸿堂印谱》序跋是序跋题写者对印谱的阐释和综述,是掌握辑谱者、辑谱动机、辑谱过程以及乾隆时期印学审美和印学批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飞鸿堂印谱》所载序跋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第一,探究印谱序跋题写背景,总结出《飞鸿堂印谱》序跋的题写受徽商对篆刻市场的“援助”作用、印谱出版及题跋风气的盛行影响较大;第二,对《飞鸿堂印谱》不同版本中序跋收录情况进行比较,找出现存最善本,并对序跋作者数量做到整体关照,由此考证序跋作者及其题写缘由,得出序跋作者存在身份的多样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等特征;第三,结合《飞鸿堂印谱》序跋中所体现的文人篆刻心态,发现此时文人由视篆刻为“雕虫小技”改观至“技进乎道”的心态,原因在于篆刻自身所蕴含的艺术及学术功用;进而对序跋中所蕴含的印学批评深入探析,发现这一时期印坛中不仅存在以故作“烂碎”“混沌”为仿古的“做印”行为,还存有通过使用奇字、杂体篆和混合大小篆入印以达到标新的现象,另有印人宗法内涵“不明确”及创作出苟简谐俗、遗失古韵的作品等时弊;第四,研究《飞鸿堂印谱》序跋的价值与局限性,分析出序跋中所蕴含的印学批评价值在于为清乾嘉时期印坛的繁荣奠定基础,且印谱序跋所...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飞鸿堂印谱》序跋研究


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印谱

扉页,序跋


《飞鸿堂印谱》序跋研究12上海图书馆藏线装《飞鸿堂印谱》五集二十册四十卷,此本为清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1736—1795)钤印本。蓝布封面,楷书题签,扉页有“金寿门、丁敬身两先生校订”之字样(如图2-1)。谱内共五集,每集四册,每册分两卷,卷内前后均有序跋。收藏印有朱文“太谷温氏收藏”,为温忠翰旧藏。该本钤印精美,正如汪启淑在凡例中所言:“缘是不惜赀费,咸用朱砂泥、洁越纸、顶烟墨、文锦函以装潢之。”①此谱共收序、跋、诗、词、像五十七篇,谱内收录序文二十二篇,作者分别为凌如焕、李果、孙陈典、张湄、周宣猷、毛咏、顾于观、孙彦、沈德潜(两篇)、厉鹗、周宣武、陆钧、叶世度、江权、梁诗正、胡瑨、齐召南、周怡、万方极、方楘如、薛雪;跋文二十篇,作者包括:鲍鉁、阎沛年、徐赋、汪树琪、徐键、赵大鲸、汪沆、张弘殿、丁敬、叶长扬、江永、徐曰琏、舒瞻、彭元玮、葛淳、庄有恭、张霁、王腾蛟、吴蒙、周震兰;诗词十二首,作者为:王谟、傅玉露、施谦、倪承宽、林组、刘炜泽、吴城、汪曾祥、吴晨、盛晓心、吴山秀、王又曾;另有汪启淑凡例一则、金农题字一幅、吕起朋画汪启淑像一郑下文中《飞鸿堂印谱》序跋作者汇总表以此本为基准,以下简称上图五集本。据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以此钤印本为底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线装《飞鸿堂印谱》五集二十册四十卷,为清乾隆年间歙县汪氏刊本。蓝布封面,无题签,扉页有“金寿门、丁敬身两先生校订”之字样。谱内共五集,每集四册,每册分两卷,卷内开头有序文或题词两篇,后载跋文一篇。谱内收藏印包括白文影方功惠颖;朱文影巴陵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之颖“柳桥”“巴陵方氏碧琳琅馆珍藏”“方功惠藏书颖“方家书库”“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颖。将此本序跋收录?

序跋,真伪


清·庄有恭跋文从纪年安排上确定真伪


本文编号:2959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59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