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元代山水画中屋宇形象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4:56
  元代是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文人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一是他们所主张的绘画的理念和追求,二是在其绘画思想理论指导下所体现的画面风格和意境,三是在前两点基础上表现出文人们内里深层次的精神核心;这三点是文人画不同于院体画的主要特征。在第二点上,画面的风格和意境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和谐而统一整体感官效果。文人画的写意性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文人画艺术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地。而谈论文人画时,元代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和绘画理念是绕不过去的高峰。笔者学识有限,研究整个元代肯定流于空泛,所以本人把山水画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最后把目标瞄准“屋宇建筑”。传统山水画中包含的物象不外乎山石,水流,林树,云雾,牲畜,建筑与人物,在传统山水画中屋木建筑等是区别于自然物的“人造”景物,它们本身特殊的性质,必定有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山,水,树和云雾等的研究汗牛充栋,对唐宋时期“屋木画”和界画也有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山水画中的建筑分析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建筑在山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屋宇在山水画中有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是否有具体的精神所指。本文截取元代为时间点,从分析元山水画风格变化脉络... 

【文章来源】: 刘彦星 河北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元代山水画中屋宇形象的审美研究


部分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形象室叙论》的篇首写道“上古之世,巢居穴处,未有宫室后世有作,乃为宫室台榭户精,以待风雨,人不复营

屋宇,山水画


8图1部分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形象术创作方向的改变;在艺术追求方向的改变如《宝绘录》记载:北宋时期崇尚法,南宋时期崇尚体,元代文人崇尚意;在这种大环境的变化下元代山水画中屋宇形象必然也显示出和宋代的不同。山水画中常见的建筑有宫殿,亭榭,村舍,寺观等;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意义,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宣和画谱·宫室叙论》的篇首写道“上古之世,巢居穴处,未有宫室后世有作,乃为宫室台榭户精,以待风雨,人不复营巢窟以居”[9]。人从巢穴走出来到宫室台榭以避风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建筑屋宇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象发展到元代,也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魏晋时的绘画山水是附属于园林的;南北朝之后山水画逐渐发展独立出来,建筑还是遵循营造图样的方式进行绘制;五代时屋宇形象的画法有了突破,如董源的《潇[9]俞建华.宣和画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图2部分元代山水画中的屋宇形象

局部图,亭子,倪瓒,诗书


12使智者息心,力者丧气,非巧思力索所能造”[14]。倪瓒的四角空亭被后人广泛研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馆藏的一幅《松林亭子轴》,此图亭子比之《容膝斋图》、《江亭山色》、《林亭远岫》和《安处斋图》都较为写实(图3)。其中建筑造型单纯,清净和平;亭子的茅草屋顶,亭基和石质台阶都有细致刻画。而在《容膝斋图》中的亭子较为简洁,亭子构造和《松林亭子图》的一样,但是没有石质亭地基和台阶,亦没有茅草屋顶的深入刻画。这样的画法在宋代多在画面的极远处才会有,如董源的《潇湘奇观图》的中部树林里零零散散的房屋。倪瓒的用笔多侧锋淡墨,没有任何神经质的冲动和紧张,画面追求疏薄,通透和轻盈,笔触柔和,虽不抢眼,但意境萧疏淡远。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祖上曾做过宋朝官员,后南渡浙江;居住在武塘,生活甚为贫困,以卖卜为生,有钱则读诗书,闲画青竹,渴饮梅花泉水,和山水间的鱼鸟相乐,不趋炎附势,不追求富贵与名利,其书画无一点凡尘烟火气;他摒去一切世俗富贵,与诗书为友,与山林作邻,是真真的隐士。在现存《草亭诗意图》(图4)画中右侧无遮无挡一草亭,亭中二人相对而坐,亭下两个仆从侍立。草亭顶部用繁密的细短笔勾皴,淡墨拢染;中间梁柱仅两中锋粗笔勾勒;[14]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图4《草亭诗意图》局部图3倪瓒部分画作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馀笔砚情犹在 留与人间作笑谈——从《鹊华秋色图》看赵孟頫的隐逸情怀[J]. 吴丹.  黑河学刊. 2009(08)

博士论文
[1]屋木山水[D]. 陈磊.中国美术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山水画中的建筑意识[D]. 汤思佳.中国美术学院 2015
[2]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屋宇建筑表现形式的演变[D]. 张玥.重庆大学 2015
[3]宋元界画研究[D]. 黄志坚.湖南工业大学 2014
[4]倪瓒山水画逸格研究[D]. 李芃霏.郑州大学 2014
[5]论“逸格”境层在倪瓒山水画图式中的建构[D]. 杨慧拴.华中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8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78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