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特征的晋江灵源山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
发布时间:2021-01-29 02:12
通过对灵源山植被多方面特征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灵源山生境退化的程度,进行了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改造两方面的研究讨论,具体结果如下:(1)本区调查得维管束植物118科363属507种,其科、属、种数分别仅占福建省维管束植物252科1632属4984种的46.83%、22.24%和10.17%,物种较贫乏,含种数和属数多的优势科、含种数多的优势属所占比率很小,而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所占比率大。≥20种或≥20属的科仅3个,≥5种的属仅4个,而单种科和单种属分别达31.6%和75.21%,各类群所含物种数差距悬殊,植被总体特征体现为物种丰富度较低。(2)根据灵源山种子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可知,灵源山植物区系联系广泛,热带性质极其显著,其中热带成分共计205属,占61.56%,而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又占其中的48.29%(占全部属的29.73%),可见本区与热带区系,尤其是泛热带区系存在紧密联系。温带成分共计84属,仅占25.23%。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比值约为7.1:2.9,温带分布属所占比重偏低,正常比例应为6:4左右,温带分布属所占比重偏低原因推断为灵源山生境退化导致的物种组成变化。(3)依照...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研究进展
1.2.1 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2.2 景观改造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调查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2.1.2 地质与地貌
2.1.3 水文
2.1.4 气候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社会经济概况与土地资源
2.2.1 社会经济状况
2.2.2 土地资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野外植物与群落调查
3.1.1 植物调查
3.1.2 样地设置与植物群落调查
3.2 植被特征分析
3.2.1 植物区系
3.2.2 群落物种重要值
3.2.3 植被类型
3.2.4 灵源山外来入侵植物评估
3.3 生态修复
3.3.1 生态现状分析与修复方案制定
3.3.2 修复植物选择体系构建与应用
3.4 植被景观改造
3.4.1 植被景观现状分析与植被景观改造方案制定
3.4.2 景观改造植物选择体系构建与应用
第四章 灵源山植被特征
4.1 植物物种与分布
4.1.1 物种结构
4.1.2 科属种数量结构
4.1.3 优势科属
4.1.4 物种分布
4.2 植物区系
4.2.1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
4.2.2 植物区系特征
4.3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4.4 植被类型
4.5 主要植物群系概述
4.6 外来入侵植物
4.6.1 外来入侵植物组成
4.6.2 外来入侵植物特征
第五章 灵源山生态修复研究
5.1 灵源山生态现状与问题分析
5.1.1 灵源山植物物种丰富度现状与问题
5.1.2 基于重要值分析的生态现状评估
5.1.3 生态退化区主要类型及状态评价
5.1.4 群落对比分析
5.2 生态修复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 生态修复指导思
5.2.2 生态修复原则
5.3 修复植物种类选择与应用
5.3.1 灵源山修复植物选用评估体系
5.3.2 灵源山修复植物评估与推荐
5.4 整地技术
5.4.1 整地原则
5.4.2 整地技术设计
5.5 植物修复方案设计
5.5.1 植物配置原则
5.5.2 修复植物方案配置
5.5.3 抚育管理
5.5.4 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建议
第六章 灵源山植被景观改造
6.1 灵源山植被景观现状
6.1.1 主要植被景观类型
6.1.2 植物种类数量分析
6.2 灵源山景观改造的目标与原则
6.2.1 景观改造的目标
6.2.2 景观改造的原则
6.3 灵源山植被景观改造植物选择与应用
6.3.1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适用性评估体系
6.3.2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选择
6.3.3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评价与应用
6.4 灵源山植被景观规划与配置改造
6.4.1 "景观斑块"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6.4.2 "路线"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6.4.3 "节点"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研究综述[J]. 张绍良,张黎明,侯湖平,陈浮,马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1)
[2]巾子峰景区森林景观改造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 金凤飞,叶军,王平,姚俊,叶华,程亚平. 中国林业产业. 2016(12)
[3]赣南稀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评价及模式选择[J]. 王丽艳,王竹益,刘光正,岳军伟,金洪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6)
[4]受损边坡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技术探索与实践[J]. 朱兆华,陈晓蓉,徐国钢,赖庆旺. 江西农业学报. 2016(10)
[5]考虑视面合理性的污染地区土壤修复景观植物的选择[J]. 王晖,于跃洋. 科技通报. 2016(09)
[6]色彩与园林景观植物季相设计研究[J]. 杨烨茹,何志,辛静,徐志明,白爱宁. 中国林业产业. 2016(08)
[7]基于文献分析的福建维管束植物名录整理[J]. 郑丽香,李培云,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02)
[8]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韩煜,全占军,王琦,史娜娜.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2)
[9]贵州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以习水县箐山森林公园主入口区景观设计为例[J]. 周虹宏,李美君,白新祥,谢伟,冯丽,张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06)
[10]森林景观林的营造策略分析[J]. 陈永顺. 现代园艺. 2015(16)
博士论文
[1]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D]. 郑世群.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D]. 刘刚.山东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种内特征变异对木本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及种间关系的响应[D]. 孙小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生态修复的山西省汾西新柳煤矿植物景观规划[D]. 王艺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崇阳县天城至路口段旅游公路景观改造研究[D]. 王娜.湖北工业大学 2016
[4]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张璐.东北农业大学 2014
[5]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景观的保留与优化[D]. 谢文佳.东北农业大学 2014
[6]近自然生态修复下河岸带植被、蝶类多样性分析及生态综合评价[D]. 罗建虎.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郭超.浙江农林大学 2013
[8]珠三角地区滨水游憩地植物配置调查研究[D]. 赵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
[9]城市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D]. 梁世云.浙江大学 2012
[10]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 黄茂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6093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研究进展
1.2.1 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2.2 景观改造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调查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面积
2.1.2 地质与地貌
2.1.3 水文
2.1.4 气候
2.1.5 土壤
2.1.6 植被
2.2 社会经济概况与土地资源
2.2.1 社会经济状况
2.2.2 土地资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野外植物与群落调查
3.1.1 植物调查
3.1.2 样地设置与植物群落调查
3.2 植被特征分析
3.2.1 植物区系
3.2.2 群落物种重要值
3.2.3 植被类型
3.2.4 灵源山外来入侵植物评估
3.3 生态修复
3.3.1 生态现状分析与修复方案制定
3.3.2 修复植物选择体系构建与应用
3.4 植被景观改造
3.4.1 植被景观现状分析与植被景观改造方案制定
3.4.2 景观改造植物选择体系构建与应用
第四章 灵源山植被特征
4.1 植物物种与分布
4.1.1 物种结构
4.1.2 科属种数量结构
4.1.3 优势科属
4.1.4 物种分布
4.2 植物区系
4.2.1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
4.2.2 植物区系特征
4.3 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4.4 植被类型
4.5 主要植物群系概述
4.6 外来入侵植物
4.6.1 外来入侵植物组成
4.6.2 外来入侵植物特征
第五章 灵源山生态修复研究
5.1 灵源山生态现状与问题分析
5.1.1 灵源山植物物种丰富度现状与问题
5.1.2 基于重要值分析的生态现状评估
5.1.3 生态退化区主要类型及状态评价
5.1.4 群落对比分析
5.2 生态修复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 生态修复指导思
5.2.2 生态修复原则
5.3 修复植物种类选择与应用
5.3.1 灵源山修复植物选用评估体系
5.3.2 灵源山修复植物评估与推荐
5.4 整地技术
5.4.1 整地原则
5.4.2 整地技术设计
5.5 植物修复方案设计
5.5.1 植物配置原则
5.5.2 修复植物方案配置
5.5.3 抚育管理
5.5.4 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建议
第六章 灵源山植被景观改造
6.1 灵源山植被景观现状
6.1.1 主要植被景观类型
6.1.2 植物种类数量分析
6.2 灵源山景观改造的目标与原则
6.2.1 景观改造的目标
6.2.2 景观改造的原则
6.3 灵源山植被景观改造植物选择与应用
6.3.1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适用性评估体系
6.3.2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选择
6.3.3 景观改造植物种类评价与应用
6.4 灵源山植被景观规划与配置改造
6.4.1 "景观斑块"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6.4.2 "路线"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6.4.3 "节点"层面的植被景观改造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研究综述[J]. 张绍良,张黎明,侯湖平,陈浮,马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1)
[2]巾子峰景区森林景观改造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 金凤飞,叶军,王平,姚俊,叶华,程亚平. 中国林业产业. 2016(12)
[3]赣南稀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评价及模式选择[J]. 王丽艳,王竹益,刘光正,岳军伟,金洪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6)
[4]受损边坡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技术探索与实践[J]. 朱兆华,陈晓蓉,徐国钢,赖庆旺. 江西农业学报. 2016(10)
[5]考虑视面合理性的污染地区土壤修复景观植物的选择[J]. 王晖,于跃洋. 科技通报. 2016(09)
[6]色彩与园林景观植物季相设计研究[J]. 杨烨茹,何志,辛静,徐志明,白爱宁. 中国林业产业. 2016(08)
[7]基于文献分析的福建维管束植物名录整理[J]. 郑丽香,李培云,黄泽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02)
[8]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 韩煜,全占军,王琦,史娜娜.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2)
[9]贵州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以习水县箐山森林公园主入口区景观设计为例[J]. 周虹宏,李美君,白新祥,谢伟,冯丽,张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06)
[10]森林景观林的营造策略分析[J]. 陈永顺. 现代园艺. 2015(16)
博士论文
[1]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评价研究[D]. 郑世群.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D]. 刘刚.山东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种内特征变异对木本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及种间关系的响应[D]. 孙小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生态修复的山西省汾西新柳煤矿植物景观规划[D]. 王艺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崇阳县天城至路口段旅游公路景观改造研究[D]. 王娜.湖北工业大学 2016
[4]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张璐.东北农业大学 2014
[5]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景观的保留与优化[D]. 谢文佳.东北农业大学 2014
[6]近自然生态修复下河岸带植被、蝶类多样性分析及生态综合评价[D]. 罗建虎.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郭超.浙江农林大学 2013
[8]珠三角地区滨水游憩地植物配置调查研究[D]. 赵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
[9]城市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D]. 梁世云.浙江大学 2012
[10]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 黄茂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06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0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