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运河文化影响下济宁竹竿巷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5:08

  本文关键词:运河文化影响下济宁竹竿巷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对城市中遗留下的传统旧街巷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备受人们的关注。对城市传统旧街巷合理地保护性开发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必要手段,它对丰富现代城市文化环境的多样性、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及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针对旧城区改造和建设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及整改策略,随之产生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及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成果和优秀设计范例。但由于对旧建筑改造的认识不同,保护意识和条件的不足,近年来在不同地区出现了盲目地拆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单体和街巷,建造了一些粗糙而又雷同的建筑群落,造成了旧传统建筑缺失的遗憾,这对传承城市建筑历史文化,展现地域历史建筑特色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面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目前各地相关部门已逐步引起重视。基于出现的问题,本文围绕山东省济宁市老城区“竹竿巷”商业街的旧城改造项目展开论述,对济宁市“竹竿巷”街区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环境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建设意见和建议。本文从运河文化相关概念入手,对运河文化的起源、含义及特征做了概括性的阐述,并以运河流域为主线,以北方运河沿岸临清古镇、南方无锡古运河清明桥为案例,探讨运河文化在南北方沿岸城市街区中的不同体现及融合,并对山东各地区竹竿巷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济宁、聊城(临清)、德州等地。选取济宁市竹竿巷街区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竹竿巷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从街区环境和建筑两个方面展开调研,从整体布局、空间尺度和建筑界面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竹竿巷街区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着重街区的景观环境营造和街区传统特色的保留与发展,以及街区内保护性旅游业的开发,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提出运河文化与竹竿巷街区环境治理的方法与理念。通过研究,针对竹竿巷的改造提出以下观点:强调南北方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符号提炼,突出竹竿巷街区南北运河文化融合的特点;强调街区中“竹制品”商业文化及传统开敞式营业空间的保留,使竹竿巷街区的自身传统特色得以保留:强调建筑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和景观形象的独立性,避免与其他地区传统街巷改造雷同性和模式化现象。希望通过个人的研究成果能为济宁“竹竿巷”街区的保护性改造和建设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旧街巷 运河文化 竹竿巷街区 保护性发展 开发与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1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12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12-13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14-15
  • 1.5.1 研究创新点14
  • 1.5.2 研究方法14-15
  • 1.6 构思框架15-16
  • 第2章 京杭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对沿岸城市街区的影响16-26
  • 2.1 京杭运河文化的基本概况16-17
  • 2.1.1 京杭运河概述16
  • 2.1.2 运河文化的起源16-17
  • 2.2 运河文化在沿岸城市街区的体现17-21
  • 2.2.1 建筑文化17-18
  • 2.2.2 漕运文化18
  • 2.2.3 市井文化18-19
  • 2.2.4 民俗文化19-20
  • 2.2.5 商业文化20
  • 2.2.6 宗教文化20-21
  • 2.3 运河文化的特征21-22
  • 2.3.1 开放性与凝聚性21
  • 2.3.2 流动性与传承性21-22
  • 2.3.3 多样性与统一性22
  • 2.4 运河文化影响下历史街区相关案例分析22-26
  • 2.4.1 北方运河沿岸古镇——临清22-23
  • 2.4.2 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历史街区23-24
  • 2.4.3 山东各地区竹竿巷街区比较分析24-26
  • 第3章 济宁竹竿巷街区的现状调研26-34
  • 3.1 调研对象的确定26-27
  • 3.1.1 运河与济宁竹竿巷街区的位置关系26
  • 3.1.2 竹竿巷街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26-27
  • 3.2 竹竿巷街区的环境现状27-32
  • 3.2.1 居民生活现状27-28
  • 3.2.2 基础设施现状28-29
  • 3.2.3 道路交通现状29-30
  • 3.2.4 空间节点现状30-31
  • 3.2.5 景观系统现状31-32
  • 3.3 竹竿巷街区的建筑现状32-34
  • 3.3.1 商业建筑32
  • 3.3.2 宗教建筑32-34
  • 第4章 济宁竹竿巷街区的空间布局分析34-43
  • 4.1 竹竿巷街区整体布局分析34-35
  • 4.1.1 街区路网分析34
  • 4.1.2 街区重要节点分析34-35
  • 4.1.3 街区视线分析35
  • 4.2 竹竿巷街区空间尺度分析35-38
  • 4.2.1 街区空间尺度与心理效应35-38
  • 4.2.2 街区空间尺度与视觉效应38
  • 4.3 竹竿巷街区建筑界面分析38-43
  • 4.3.1 建筑的特点38-39
  • 4.3.2 沿街建筑立面分析39-40
  • 4.3.3 沿街建筑轮廓线分析40-42
  • 4.3.4 建筑装饰色彩与材质42-43
  • 第5章 运河文化与济宁竹竿巷街区环境治理的方法与理念43-60
  • 5.1 竹竿巷街区遵循的保护与设计原则43-47
  • 5.1.1 整体性原则44
  • 5.1.2 原真性原则44-46
  • 5.1.3 运河文化的延续性原则46
  • 5.1.4 可持续发展性原则46-47
  • 5.2 竹竿巷街区传统特色的保留与发展47-49
  • 5.2.1 保护和延续原有的街巷格局47-48
  • 5.2.2 控制和协调街巷的空间尺度48
  • 5.2.3 街区景观与建筑特色的保护48-49
  • 5.2.4 竹制产业结构的发展49
  • 5.3 竹竿巷街区的景观环境营造49-56
  • 5.3.1 确定街区景观的保护框架49-50
  • 5.3.2 重要节点的景观保护50-51
  • 5.3.3 注重街道与运河景观的塑造51-52
  • 5.3.4 街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52-55
  • 5.3.5 交通系统现状的改善55-56
  • 5.4 竹竿巷街区保护性旅游的开发56-60
  • 5.4.1 竹竿巷街区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57-58
  • 5.4.2 保护性旅游商品的研发58-6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5
  • 图片来源65-68
  • 后记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69-70
  • 附件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凤;张昌贵;薛君艳;杨狄荣;;三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明;;浅析历史街区的开发和保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陈铁夫;弓箭;;中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索——以江山市市心街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1年02期

4 肖泳;申亚;黄瑶;;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探析[J];建筑创作;2011年11期

5 彭恺;周均清;;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历史街区复兴[J];城市问题;2012年11期

6 陈楠;王勇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保护与更新——以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7 郭超;;瑞士卢塞恩古街区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3期

8 李孟波;;生物遗传法则:一种历史街区保护的新视角——以张家口市堡子里街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9 黄蓓,阮仪三;周庄市河街区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1987年04期

10 顾晓伟,祝波;历史街区的保护[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莉;;西安鼓楼街区保护与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和平;严爱琼;;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扬;;历史地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以永州柳子街区保护更新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白宁;;刍议西安市传统街区保护的法规、经济基础及组织实施[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浩;;景德镇三闾庙古街区保护与修复[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代阳;徐苏宁;;历史街区改造的美学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边克克;游小文;;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活力延续[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理事 赵中枢;街区保护:重在认识 贵在细节[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周广宇;平江历史街区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记者 张甜甜;平江历史街区获遗产保护荣誉奖[N];苏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章映;历史街区规划 听听你的主意[N];温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章映;传承历史文化,还是繁荣现代商业?[N];温州日报;2008年

7 王伟英;看日本如何保护历史街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王宏伟;既要保护老街区 也要善待老街坊[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顾巍钟;老街区改造:不赚钱可以,搞砸了不行[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邱骏;五巷——涵西街区:依依稻河水 袅袅两岸商[N];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4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邓慧;历史街区商业化进程中的体验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曹苇;西安鼓楼历史街区更新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军华;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文龙;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耀兴;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探索[D];重庆大学;2007年

7 薛姣;传统居住街区公共设施的更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姜建涛;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张志颖;沈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董义雷;合肥市城隍庙片区历史演变及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运河文化影响下济宁竹竿巷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2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