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6:06

  本文关键词: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文艺的形态和内容构成,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感知媒介与感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文化背景,继而对数字技术影响下的图像景观和文学生存现状进行剖析,立足于文化场景及技术媒介去理解图与文的互动关系,从共时性层面把握文艺场及“图—文”互文形态对图像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现实影响。纵观中国美术史和汉语言文学史,图像与文学一直呈现出相互碰撞、摩擦和交融之势,因此,历史、辩证、具体地审视图像艺术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才能结合历时性层面,正确且深入地阐述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部分对国内外有关媒介和图文关系的研究进行分别论述,针对当下技术因素的介入使图像和文学的外部生存环境及内部构成要素发生的变化,引出本文的主体: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第一章从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的文化背景,即“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现状出发,分析图像时代的到来和视觉文化现状,正视文学被图像化及影像化的危机,摒弃文学终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图像景观的数字化改造的数字技术基础。第二章分析数字媒介时代“图—文”互文的具体表现,即文学的图像化倾向和图像的文学化倾向。前者体现为文学活动中图像思维的介入、文学语言的图像化追求、文学文本的影像化表达;后者体现为数字媒介时代文学性的普及、图像表意的文学性渗透、图像艺术叙事主体的“人文审美”转变。第三章将研究视角放在中国美术史及汉语言文学史中的题画诗、诗意画、文人画、图像诗、小说戏曲插图文本、图文本、影视剧等艺术形态中,从“图—文”文本的转换及“图—文”文本的融合两个角度着手,分析诗与画、文与图、文与影在表现“图—文”互文性中有何相通与不同之处,并由此对当下文艺形态的发展趋向提供启示。
【关键词】:“图—文”关系 图像时代 数字技术 图像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3
  • 第一章 数字媒介时代“图—文”互文的文化背景与技术基础13-23
  • 一、文化背景:“文学遭遇图像时代”13-16
  • 二、技术基础:文学的“数字化生存”与图像景观的数字化改造16-23
  • 第二章 数字媒介时代“图—文”互文的表现23-40
  • 一、数字媒介时代文学的图像化23-31
  • (一) 文学活动中图像思维的介入24-26
  • (二) 文学语言的图像化26-28
  • (三) 文学文本的影像化转换28-31
  • 二、数字媒介时代图像的文学化31-40
  • (一) 数字媒介时代文学性的普及31-34
  • (二) 图像表意的文学性渗透34-36
  • (三) 图像艺术叙事主题的审美转变36-40
  • 第三章 古往今来“图—文”互文的相通与不同40-59
  • 一、“图—文”文本的转换41-49
  • (一) “图—文”转换的历史形态41-44
  • (二) “图—文”转换的当下现状44-46
  • (三) “图—文”转换的启示46-49
  • 二、“图—文”文本的融合49-59
  • (一) 形式上:“有意味的形式”与画面的布局51-54
  • (二) 内容上:相辅相成与相互借重54-56
  • (三) 图文融合的审美追求56-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璇;;数字媒介艺术参与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J];文艺评论;2013年03期

2 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年01期

3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文学历史节点的延伸[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4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阮艳萍;;数字媒介技术环境下戏剧思维方式转变初探[J];艺海;2009年07期

6 陈国雄;;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边界[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7 单小曦;;“网络文学”抑或“数字文学”?——兼谈网络文学研究向数字文学研究的提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冯俊超;;试论数字媒介时代文学活动要素的新图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9 李珊;;浅谈当今数字媒介下诗与歌的双生现象[J];金田;2013年10期

10 汪晓春;陈路;;数字媒介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特征[J];艺术百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欧阳友权邋陈定家;数字媒介影响下的文学转型[N];浙江日报;2008年

2 华中师范大学 张才刚;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中南大学 欧阳友权;文艺学遭遇“第四媒体”阻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佰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以界面传播思维经营现代媒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吕莎;数字媒介阅读成潮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魏武挥;电波中消逝的童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记者 黄尚恩;文艺评论新的方向和可能性[N];文艺报;2014年

8 刘建乐;企业如何借力?传播如何创新?[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小潘;成长之重[N];温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洁;新数字媒介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青竹;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盛丹;数字媒介与艺术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佩颖;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柳枫;数字媒介中传统造型语言表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张馨丹;纸媒介与数字媒介比较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6 晏伟;数字媒介技术促进传播公平实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夏洪波;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比较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8 文佳;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互文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眭东仔;数字媒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李媛;“人肉搜索”——数字媒介狂欢时代的“人的全面延伸”[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