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图像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23:49
1942年至194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进行艰苦鏖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时段,虽然已经过去了70余年,全世界依然在回溯这场战争的各种环节。其中,战时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美关系史上绕不开的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将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了美国政府层面对华援助活动的考察和评价上,其中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文化援助等方面,但对美国民间援华的相关研究则涉及很少。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民间援华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941年2月,为了整合美国民间分散的援华力量,统一向战时中国提供救济和复兴资金,《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牵头合并美国民间八个援华机构组建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United China Relief,简称UCR)。作为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官方报刊,《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News of United China Relief)于1942年9月在纽约市百老汇街1790号创刊(1790 Brodaway,New York,N.Y),以月刊的形式面向全美发行。该报刊从1942年9月5日创刊到1946年6月停刊以来,一共发行5卷45期,每期固定8页,加上194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走上抗战前线的农民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成为合作社的机械师、纺织专家、会计和技术人员,获得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一些因战争而受灾的难民也因为“工合”组织提供的工作机会而从难民营中逃离出来,在自力更生的工作中,难民们改善了战时生存的条件。这些难民从轰炸之后的残垣断壁中寻找废料,再度加工与利用,以维持小型合作社的生产。据报道,在1943年5月10日,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参与机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美国委员会向陕西省南部双石铺镇的工业培训学校捐赠了一万美元,①以支付培训所需的日常费用。图2-1走上抗战前线的农民图2-2参加”工合”培训的民众除此之外,《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还关注了大后方合作社工人生产劳动的具体过程。从1943年9月4日的报道中可以得知,由于战争原因中国目前缺乏满足生产的现代机械设备,但合作社的工人们就利用原始工具以适应现代所需。在这一期的报道中,工人利用两千年前由希腊数学家发明的阿基米德钻机(Archimedesdrill)在牙刷手柄上钻孔。另外,在后续的报道中,中国一家工业合作社的工人忙着用锯子、刨子、锤子和凿子为一家纺织厂生产设备。中国的许多纺织机械都是由适应手工劳动的材料制成的。纺织工人利用先辈的智慧,用木头制作纺织机,用于纺布和制衣,以供战时所需。为了安全起见,印刷工人将印刷机搬到了防空洞里,在山岩洞穴内进行印刷。肥皂生产工人还将生产出刚放在货架上的肥皂取名为胜利牌肥皂(VictoryBrandSoap),以表达自己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与期盼。这些合作社的民众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日复一日生产出毛毯、胶鞋、手术纱布、制服、家居用品和军用装备……这些在各个合作社生产出的产品近四分之三供给给了抗战前线和红十字会。①NEWSofUNITEDCHINARELIEFVOLUME2,NO.5page4.3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3在合作社生产牙刷的工人图2-4等待施粥的难民《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还将同情的目光集中在了因战争而产生的难民上。1942年7月,河南爆发了大饥荒。曾经的养育着3000万生灵的广阔家园,变成了满目萧瑟、饥荒连连的人间地狱。在报道中,难民们站在一个施粥场前排队领取一碗粥,这可能是他们这一天唯一的一顿饭。而这一场施粥活动就是全美助华联合总会通过中国赈灾委员会提供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这些受灾难民维持生计。其中,有不少的河南灾民通过逃荒去到了陕西,参加了这里合作社的培训,成为了合作社中的一名工人。另外,在1945年1月的报道中,有能力的观察家称,贵州省的难民状况是“战争爆发以来最绝望的”。①这些难民在火车站躲避战乱的身影让人同情:他们为了逃难,已经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多月,在火车站用最后的力气维持生计,等待救援。同样,在1945年8月的报道中,四处逃难的民众扶老携幼,带着所剩无几的财产寻找下一个栖息之地。除此之外,盲人这一弱势群体也受到了报纸的关注。1912年,在美国人约翰·弗莱尔(JohnB.Fryer)的关怀下,中国盲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成立。约翰·弗莱尔曾在中国政府工作多年,一直关心中国盲人的生存困境。后来,外国传教士、中国官员和慈善家在中国开办了50多所盲人和聋哑人学校,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16所盲人学校被迫解散。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有近650万盲人的存在,②战时环境下盲人的生存困境也愈加严重。于是,中国盲人协会美国委员会(AmericanCommitteeoftheInstitutionfortheChineseBlind)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1944年9月9日的报道中,上海的中国盲人学院成为了中心。在这个学校,幼儿盲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盲文。在学习间隙时间,他们还一起游戏娱乐。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中共与保卫中国同盟、美国援华会的医疗援助互动[J]. 张牧云.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9(05)
[2]远离“旧世界”:美国精英对欧洲的“他者”想象与孤立主义外交的起源[J]. 姚念达. 史学集刊. 2019(04)
[3]2018年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十大热点[J]. 国际安全研究. 2019(03)
[4]从“跨国史”和“共有的历史”角度推进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J]. 徐国琦. 中共党史研究. 2019(04)
[5]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民俗学者深度访谈与文献对读研究[J]. 王德刚. 民俗研究. 2019(02)
[6]四十年来“工合”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肖晓飞.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9(01)
[7]如何完成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完整拼图”——评周宪主编《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J]. 阎嘉.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3)
[8]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J]. 刘宗超,范宇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9]文化认同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 赵永华,刘娟. 国际新闻界. 2018(12)
[10]图绘“西医的观念”:晚清西医东渐的视觉修辞实践——兼论观念史研究的视觉修辞方法[J]. 刘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11)
硕士论文
[1]晚清新闻画报中的图像叙事研究[D]. 黄爱冬.江苏师范大学 2014
[2]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难童救济教养工作述评[D]. 许雪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296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走上抗战前线的农民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成为合作社的机械师、纺织专家、会计和技术人员,获得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一些因战争而受灾的难民也因为“工合”组织提供的工作机会而从难民营中逃离出来,在自力更生的工作中,难民们改善了战时生存的条件。这些难民从轰炸之后的残垣断壁中寻找废料,再度加工与利用,以维持小型合作社的生产。据报道,在1943年5月10日,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参与机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美国委员会向陕西省南部双石铺镇的工业培训学校捐赠了一万美元,①以支付培训所需的日常费用。图2-1走上抗战前线的农民图2-2参加”工合”培训的民众除此之外,《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还关注了大后方合作社工人生产劳动的具体过程。从1943年9月4日的报道中可以得知,由于战争原因中国目前缺乏满足生产的现代机械设备,但合作社的工人们就利用原始工具以适应现代所需。在这一期的报道中,工人利用两千年前由希腊数学家发明的阿基米德钻机(Archimedesdrill)在牙刷手柄上钻孔。另外,在后续的报道中,中国一家工业合作社的工人忙着用锯子、刨子、锤子和凿子为一家纺织厂生产设备。中国的许多纺织机械都是由适应手工劳动的材料制成的。纺织工人利用先辈的智慧,用木头制作纺织机,用于纺布和制衣,以供战时所需。为了安全起见,印刷工人将印刷机搬到了防空洞里,在山岩洞穴内进行印刷。肥皂生产工人还将生产出刚放在货架上的肥皂取名为胜利牌肥皂(VictoryBrandSoap),以表达自己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与期盼。这些合作社的民众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日复一日生产出毛毯、胶鞋、手术纱布、制服、家居用品和军用装备……这些在各个合作社生产出的产品近四分之三供给给了抗战前线和红十字会。①NEWSofUNITEDCHINARELIEFVOLUME2,NO.5page4.3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3在合作社生产牙刷的工人图2-4等待施粥的难民《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还将同情的目光集中在了因战争而产生的难民上。1942年7月,河南爆发了大饥荒。曾经的养育着3000万生灵的广阔家园,变成了满目萧瑟、饥荒连连的人间地狱。在报道中,难民们站在一个施粥场前排队领取一碗粥,这可能是他们这一天唯一的一顿饭。而这一场施粥活动就是全美助华联合总会通过中国赈灾委员会提供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这些受灾难民维持生计。其中,有不少的河南灾民通过逃荒去到了陕西,参加了这里合作社的培训,成为了合作社中的一名工人。另外,在1945年1月的报道中,有能力的观察家称,贵州省的难民状况是“战争爆发以来最绝望的”。①这些难民在火车站躲避战乱的身影让人同情:他们为了逃难,已经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多月,在火车站用最后的力气维持生计,等待救援。同样,在1945年8月的报道中,四处逃难的民众扶老携幼,带着所剩无几的财产寻找下一个栖息之地。除此之外,盲人这一弱势群体也受到了报纸的关注。1912年,在美国人约翰·弗莱尔(JohnB.Fryer)的关怀下,中国盲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成立。约翰·弗莱尔曾在中国政府工作多年,一直关心中国盲人的生存困境。后来,外国传教士、中国官员和慈善家在中国开办了50多所盲人和聋哑人学校,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16所盲人学校被迫解散。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有近650万盲人的存在,②战时环境下盲人的生存困境也愈加严重。于是,中国盲人协会美国委员会(AmericanCommitteeoftheInstitutionfortheChineseBlind)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1944年9月9日的报道中,上海的中国盲人学院成为了中心。在这个学校,幼儿盲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盲文。在学习间隙时间,他们还一起游戏娱乐。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时期中共与保卫中国同盟、美国援华会的医疗援助互动[J]. 张牧云.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9(05)
[2]远离“旧世界”:美国精英对欧洲的“他者”想象与孤立主义外交的起源[J]. 姚念达. 史学集刊. 2019(04)
[3]2018年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十大热点[J]. 国际安全研究. 2019(03)
[4]从“跨国史”和“共有的历史”角度推进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J]. 徐国琦. 中共党史研究. 2019(04)
[5]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民俗学者深度访谈与文献对读研究[J]. 王德刚. 民俗研究. 2019(02)
[6]四十年来“工合”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肖晓飞.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9(01)
[7]如何完成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完整拼图”——评周宪主编《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J]. 阎嘉. 中国图书评论. 2019(03)
[8]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J]. 刘宗超,范宇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9]文化认同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 赵永华,刘娟. 国际新闻界. 2018(12)
[10]图绘“西医的观念”:晚清西医东渐的视觉修辞实践——兼论观念史研究的视觉修辞方法[J]. 刘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11)
硕士论文
[1]晚清新闻画报中的图像叙事研究[D]. 黄爱冬.江苏师范大学 2014
[2]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难童救济教养工作述评[D]. 许雪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2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8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