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剥变现象的审美变异及其在当代重彩画中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1-10-30 06:16
敦煌壁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目光,也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欣赏和学习敦煌壁画的过程中,那些有形色又超于形色的图像,那种难以捕捉、难以言传的气息,与其沧桑的痕迹相融,成为壁画画面有机的整体,赋予新的美学意义。剥变(剥落与变色)现象带来的审美变异具有痕迹之美、和谐之美、朦胧之美三种特征。这审美的意义是壁画原有图像体系所赋予的,与传统绘画精神相契合。大漠的风沙、时间的痕迹、历史的沧桑、壁画的朦胧与残破,敦煌壁画剥变现象为艺术家带来诸多的艺术启迪,也激发他们探索新的绘画语言。本文对敦煌壁画的剥落与变色现象带来的审美变异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历史及现状出发,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论述了壁画的剥变(剥落与变色)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对此引发的不同的审美感受(如历史感、沧桑感、残破感、朦胧感等)进行了探讨,对这种变异的美感给艺术家创作带来的启悟进行了思考与阐述,同时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若干独立见解,最后着重分析了敦煌壁画剥变审美元素在当代重彩画中的表现。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敦煌石窟地理位置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霉变等,而病害的产生与窟内微环境气候的变化和整体的赋存环境有密切联系。由于石窟周围是沙漠和戈壁沙漠,常年少雨少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导致石窟区的气候环境是典型的内陆沙漠气候。据记录,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4200毫米。干旱的环境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风沙的问题(图1.2),早期的风沙侵蚀防治是敦煌石窟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莫高窟一带土地有着大量的沙丘存在,西面是鸣沙山,沙子有着源源不断的供给。壁画所在石窟的岩体长时间遭受风沙破坏影响有严重的风化侵蚀现象。沙源不断,气候也不令人乐观。在石窟的范围,同时还伴随着春季常见的沙尘暴及扬沙天气,随风而至的沙粒迁移带来了窟区的积沙和岩体、壁画的风蚀、脱落。壁画被除沙子侵蚀外,还受长时间日照的影响,每年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由于莫高窟地区昼夜温差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日照强度的增加,洞内湿度升降幅度大,使壁画的地面和颜料层受到冷热干湿交替的影响,天长日久会产生严重的起甲剥落、变色褪色现象。[2]长期强烈的阳光将加速颜料中混合的有机胶合材料的老化,附着力降低后使得一些红色颜料以粉末的形式掉落,颜色因而变淡。[3]由于莫高窟是旅游胜地,照明设备的光源通常包含紫外线和红外线,这仍然会对壁画造成一定的损害。敦煌石窟地区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稀少,降雨时期却会主要集中在5-8月(图1.3),强降雨会诱发洪水(图1.4),使部分洞窟有被浸泡的危险。因此,如果在石窟范围内有比较集中的降水暴雨,由此引发的洪水将严重危及石窟内壁画、雕像等文物的安全;同时降雨带来的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幅变化,洞窟内空气流通性又差,空气中的湿度或水分过高会导致壁画中的盐分溶解、结晶,演变成起甲(图1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敦煌壁画随时间变化本身自然会形成一些残缺不全斑驳陆离的效果,以下列举剥落现象呈现的状态中以较为典型的洞窟作为例证概述:莫高窟第44窟开凿的时间经历了三个历史的时期,始建于盛唐时期,在中唐和五代时有过重新修建,所以在洞窟中有这三个时期的壁画,部分洞窟还未绘制完成。洞窟中的壁画面积共280平方米。44窟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北段的下层,大小分类是中型洞窟。壁画的主要剥落现象为起甲剥落、酥碱剥落等。44窟壁画起甲剥落的位置主要在洞窟主室中心塔的四面、北壁的西侧上方和南壁的西侧中上方。面积大约为136平方米,且起甲的部分大都存在于中唐时期补绘的壁画,盛唐的壁画和五代的壁画较少存在起甲的情况。起甲剥落的程度可以分为开裂、卷翘、脱落三个程度,依次递进。[4]莫高窟第44窟中北壁下层壁画有局部起甲脱落;中心塔的北壁红色、白色颜料起甲严重,局部剥落;南壁的千佛红色颜料起甲严重。地仗层内部构造变4马赞峰:《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敦煌研究2014年,第110页。图1.3莫高窟每月降水量变化图图1.4大泉河洪水图1.8莫高窟第419窟变色图1.5莫高窟第26窟酥碱图1.7莫高窟第53窟霉变图1.6莫高窟第87窟起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J]. 任磊. 美术观察. 2018(09)
[2]开放参观对莫高窟洞窟微环境的影响[J]. 陈海玲,陈港泉,Neville Agnew,Martha Demas,薛平,侯文芳,苏伯民,前川信,王旭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06)
[3]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朦胧美[J]. 陈丹,俞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7(10)
[4]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机理研究[J]. 倪勇,葛承滨,汪万福,武发思,张国彬,吉爱红. 现代电子技术. 2016(03)
[5]残缺美的美学分析与文化探源[J]. 余安安.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1)
[6]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J]. 马赞峰,汪万福. 敦煌研究. 2014(05)
[7]妙在笔墨有无间——论残缺的美学意蕴[J]. 余安安. 衡水学院学报. 2014(03)
[8]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表面菌斑的群落结构分析[J]. 武发思,汪万福,马燕天,贺东鹏,樊再轩,向婷,徐瑞红,冯虎元.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9)
[9]岁月剥蚀观五色——浅议敦煌壁画的“残缺美”及其在当下文化释读中的意义[J]. 蒋晓溪.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03)
[10]古代壁画的侵蚀现象与当代仿古情结[J]. 万壮. 文艺争鸣. 2011(02)
博士论文
[1]敦煌莫高窟壁画盐害分析及治理研究[D]. 陈港泉.兰州大学 2016
[2]敦煌壁画形式元素的现代阐释[D]. 胡明强.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3]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画设色研究及其在现代绘画的影响[D]. 潘汶汛.中国美术学院 2010
[4]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D]. 郭青林.兰州大学 2009
[5]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D]. 徐勇.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唐代敦煌壁画对我创作实践的影响[D]. 陈晓雷.山东艺术学院 2019
[2]唐代敦煌壁画中色彩语言的探究与实践[D]. 陈桐.扬州大学 2019
[3]中国壁画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究[D]. 唐昱.四川师范大学 2019
[4]莫高窟196窟壁画保存现状研究[D]. 张亚旭.西北大学 2018
[5]浅谈敦煌壁画的色彩元素对我创作的影响[D]. 宰程飞.山东艺术学院 2018
[6]敦煌壁画元素的提取再创作[D]. 王凯悦.兰州交通大学 2018
[7]敦煌壁画对我创作中用色的启示[D]. 匡斌.湖南师范大学 2018
[8]隋唐敦煌壁画语言在当代岩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D]. 梁盼盼.四川师范大学 2017
[9]现代中国画创作对敦煌壁画元素的借用现象研究[D]. 江泽芬.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浅论痕迹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运用[D]. 刘璇.湖北美术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466216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敦煌石窟地理位置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霉变等,而病害的产生与窟内微环境气候的变化和整体的赋存环境有密切联系。由于石窟周围是沙漠和戈壁沙漠,常年少雨少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导致石窟区的气候环境是典型的内陆沙漠气候。据记录,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4200毫米。干旱的环境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风沙的问题(图1.2),早期的风沙侵蚀防治是敦煌石窟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莫高窟一带土地有着大量的沙丘存在,西面是鸣沙山,沙子有着源源不断的供给。壁画所在石窟的岩体长时间遭受风沙破坏影响有严重的风化侵蚀现象。沙源不断,气候也不令人乐观。在石窟的范围,同时还伴随着春季常见的沙尘暴及扬沙天气,随风而至的沙粒迁移带来了窟区的积沙和岩体、壁画的风蚀、脱落。壁画被除沙子侵蚀外,还受长时间日照的影响,每年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由于莫高窟地区昼夜温差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日照强度的增加,洞内湿度升降幅度大,使壁画的地面和颜料层受到冷热干湿交替的影响,天长日久会产生严重的起甲剥落、变色褪色现象。[2]长期强烈的阳光将加速颜料中混合的有机胶合材料的老化,附着力降低后使得一些红色颜料以粉末的形式掉落,颜色因而变淡。[3]由于莫高窟是旅游胜地,照明设备的光源通常包含紫外线和红外线,这仍然会对壁画造成一定的损害。敦煌石窟地区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稀少,降雨时期却会主要集中在5-8月(图1.3),强降雨会诱发洪水(图1.4),使部分洞窟有被浸泡的危险。因此,如果在石窟范围内有比较集中的降水暴雨,由此引发的洪水将严重危及石窟内壁画、雕像等文物的安全;同时降雨带来的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幅变化,洞窟内空气流通性又差,空气中的湿度或水分过高会导致壁画中的盐分溶解、结晶,演变成起甲(图1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敦煌壁画随时间变化本身自然会形成一些残缺不全斑驳陆离的效果,以下列举剥落现象呈现的状态中以较为典型的洞窟作为例证概述:莫高窟第44窟开凿的时间经历了三个历史的时期,始建于盛唐时期,在中唐和五代时有过重新修建,所以在洞窟中有这三个时期的壁画,部分洞窟还未绘制完成。洞窟中的壁画面积共280平方米。44窟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北段的下层,大小分类是中型洞窟。壁画的主要剥落现象为起甲剥落、酥碱剥落等。44窟壁画起甲剥落的位置主要在洞窟主室中心塔的四面、北壁的西侧上方和南壁的西侧中上方。面积大约为136平方米,且起甲的部分大都存在于中唐时期补绘的壁画,盛唐的壁画和五代的壁画较少存在起甲的情况。起甲剥落的程度可以分为开裂、卷翘、脱落三个程度,依次递进。[4]莫高窟第44窟中北壁下层壁画有局部起甲脱落;中心塔的北壁红色、白色颜料起甲严重,局部剥落;南壁的千佛红色颜料起甲严重。地仗层内部构造变4马赞峰:《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敦煌研究2014年,第110页。图1.3莫高窟每月降水量变化图图1.4大泉河洪水图1.8莫高窟第419窟变色图1.5莫高窟第26窟酥碱图1.7莫高窟第53窟霉变图1.6莫高窟第87窟起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J]. 任磊. 美术观察. 2018(09)
[2]开放参观对莫高窟洞窟微环境的影响[J]. 陈海玲,陈港泉,Neville Agnew,Martha Demas,薛平,侯文芳,苏伯民,前川信,王旭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06)
[3]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朦胧美[J]. 陈丹,俞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7(10)
[4]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机理研究[J]. 倪勇,葛承滨,汪万福,武发思,张国彬,吉爱红. 现代电子技术. 2016(03)
[5]残缺美的美学分析与文化探源[J]. 余安安.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1)
[6]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J]. 马赞峰,汪万福. 敦煌研究. 2014(05)
[7]妙在笔墨有无间——论残缺的美学意蕴[J]. 余安安. 衡水学院学报. 2014(03)
[8]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表面菌斑的群落结构分析[J]. 武发思,汪万福,马燕天,贺东鹏,樊再轩,向婷,徐瑞红,冯虎元.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9)
[9]岁月剥蚀观五色——浅议敦煌壁画的“残缺美”及其在当下文化释读中的意义[J]. 蒋晓溪.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03)
[10]古代壁画的侵蚀现象与当代仿古情结[J]. 万壮. 文艺争鸣. 2011(02)
博士论文
[1]敦煌莫高窟壁画盐害分析及治理研究[D]. 陈港泉.兰州大学 2016
[2]敦煌壁画形式元素的现代阐释[D]. 胡明强.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3]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画设色研究及其在现代绘画的影响[D]. 潘汶汛.中国美术学院 2010
[4]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D]. 郭青林.兰州大学 2009
[5]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D]. 徐勇.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唐代敦煌壁画对我创作实践的影响[D]. 陈晓雷.山东艺术学院 2019
[2]唐代敦煌壁画中色彩语言的探究与实践[D]. 陈桐.扬州大学 2019
[3]中国壁画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究[D]. 唐昱.四川师范大学 2019
[4]莫高窟196窟壁画保存现状研究[D]. 张亚旭.西北大学 2018
[5]浅谈敦煌壁画的色彩元素对我创作的影响[D]. 宰程飞.山东艺术学院 2018
[6]敦煌壁画元素的提取再创作[D]. 王凯悦.兰州交通大学 2018
[7]敦煌壁画对我创作中用色的启示[D]. 匡斌.湖南师范大学 2018
[8]隋唐敦煌壁画语言在当代岩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D]. 梁盼盼.四川师范大学 2017
[9]现代中国画创作对敦煌壁画元素的借用现象研究[D]. 江泽芬.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0]浅论痕迹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运用[D]. 刘璇.湖北美术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466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6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