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文化中心被动式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连文化中心被动式设计研究
【摘要】: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对于建筑产业来说,从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显得尤为的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到来以及工业技术的更新,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的转化则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经之路,因此绿色建筑成为了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设计过程中的初期阶段,建筑师将近80%的决策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最终的能耗情况。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点。为了减少建筑的能耗,寻找出一种合适的节能设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的节能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式节能和被动式节能两种。其中,被动式节能设计从宏观层面的建筑选址、建筑朝向、建筑的布局入手,其最终达到的节能效果与传统节能构造处理相比较事半而功倍。被动式设计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策略,重新地阐释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另一方面,被动式设计对于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建筑的人情化、建筑传统的扬弃以及地区风貌的创立与维护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动式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现阶段的被动式设计研究大多是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忽略了建筑设计本身。在研究中,一般以我国热工分区的划分为研究范围,研究范围略大,其研究结果对于具体环境和微气候下的用地范围可能会不准确。并且这些研究结果多停留在策略层面,并没有对其作用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因此,本文结合大连文化中心的设计案例,从被动式设计过程中“气候分析-方案构思-模拟与优化”三个阶段通过借助相关模拟软件对其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模拟,辅助设计的完善,为被动式设计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阐述了被动式设计的定义和相关因素;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Climate Consultant气候分析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对大连地区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在大连文化中心的方案设计中对该地区有效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别介绍了在大连文化中心的被动式设计中如何结合相关模拟软件对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建筑遮阳三项被动式内容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对设计方案的完善。
【关键词】:软件模拟 优化 大连地区 被动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4;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被动式设计及其相关因素13-18
- 1.2.1 室外气候的分类与组成13-16
- 1.2.2 人体热舒适环境16-17
- 1.2.3 被动式设计的定义及主要内容17-18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8-19
- 1.3.1 研究目的18
- 1.3.2 研究意义18-19
- 1.4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状况19-20
- 1.4.1 国外发展及研究状况19
- 1.4.2 国内发展及研究状况19-20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20-22
- 1.5.1 研究内容20-21
- 1.5.2 研究方法21-22
- 1.6 论文结构22-23
- 第二章 大连文化中心被动式技术策略与方案设计23-46
- 2.1 设计背景23-25
- 2.1.1 项目概况23
- 2.1.2 环境分析23-25
- 2.1.3 设计理念25
- 2.2 基于Climate Consultant的被动式策略分析25-34
- 2.2.1 气象资料及参数设定25-27
- 2.2.2 被动式策略有效性分析27-31
- 2.2.3 有效策略分析31-34
- 2.3 大连文化中心方案设计34-45
- 2.3.1 规划布局设计34-39
- 2.3.2 建筑单体设计39-41
- 2.3.3 功能设计41-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基于DAYSIM的大连文化中心自然采光设计46-62
- 3.1 自然采光的作用及影响因素46-47
- 3.1.1 自然采光的作用46
- 3.1.2 自然光光源及影响因素46-47
- 3.2 案例分析47-49
- 3.3 DAYSIM辅助室内光环境模拟49-53
- 3.3.1 参数设置49-50
- 3.3.2 室内光环境模拟50-53
- 3.4 自然采光设计53-61
- 3.4.1 侧窗采光53-57
- 3.4.2 天窗采光57-61
- 3.5 本章小结61-62
- 第四章 基于WinAir的大连文化中心自然通风设计62-81
- 4.1 自然通风的作用及原理62-64
- 4.1.1 自然通风的作用62
- 4.1.2 自然通风的原理62-64
- 4.2 案例分析64-68
- 4.3 WinAir辅助风环境模拟68-73
- 4.3.1 参数设置68-70
- 4.3.2 室内外风环境模拟70-73
- 4.4 自然通风设计73-80
- 4.4.1 建筑布局调整73-75
- 4.4.2 建筑单体开洞75-79
- 4.4.3 热压辅助通风79-80
- 4.5 本章小结80-81
- 第五章 基于优化算法的大连文化中心建筑遮阳设计81-98
- 5.1 建筑遮阳的作用及方式81-83
- 5.1.1 建筑遮阳的作用81
- 5.1.2 建筑遮阳的方式81-83
- 5.2 案例分析83-86
- 5.3 建筑遮阳设计86-97
- 5.3.1 遮阳位置与遮阳形式86-88
- 5.3.2 遮阳结构尺寸88-97
- 5.4 本章小结97-98
- 第六章 结论98-100
- 参考文献100-103
- 附图103-107
- 作者简介107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7-108
- 致谢108-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实施节能设计标准[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3年03期
2 ;建设部规定新建局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J];中国住宅设施;2005年06期
3 马晓雯,刘俊跃,刘子瑛,徐丹,谷再平;良好热环境须优化节能设计——深圳振业横岗翠地星城一期建筑节能设计[J];建设科技;2005年14期
4 谭少容;;时代·龙和大道:科技节能设计成亮点[J];建设科技;2006年02期
5 张道真;;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06年07期
6 孙浦生;;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J];石油工程建设;2006年03期
7 汪移山;;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J];医药工程设计;2006年05期
8 项秉仁;刘飞;甄茂盛;;合肥大剧院节能设计解析[J];建设科技;2006年21期
9 高宏波;;低技术建筑节能设计浅析[J];华中建筑;2007年03期
10 赵晓莹;;建筑节能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美芹;;冷库的节能设计[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季翔;;苏北地区采暖住宅节能设计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刘敏;;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杨镇;;浅析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赵士怀;;福建省建筑节能设计若干问题[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6 王俊建;张勇;刘振梅;;浅谈住宅建筑环保节能设计[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7 王会坤;高鹏;张永强;;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春桃;齐舒;皮魁升;单平平;;计算机模拟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A];201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洁敏;;浅谈能量提升机在医院节能设计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10 赵立华;陈卓伦;张磊;李旭东;孟庆林;;广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模拟分析[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新能源研究所所长 陈滨;建筑节能设计需“天人合一”[N];建筑时报;2013年
2 魏川;山西:工程开工先过“节能”关[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首席记者 张苓;西安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新标准[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胡东昭 记者 王玮;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总建筑师 开彦;主被动建筑节能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记者 吴量亮;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全覆盖[N];安徽日报;2011年
7 记者 卜建民;安徽新标准规范建筑节能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焦旭 整理;2012年十大节能设计[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马琳;建筑节能设计新标准出台 节能评估不再“纸上谈兵”[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麦丁;我国将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N];中国建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俊;西安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殷剑舒;南京市某公用建筑节能系统设计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邓卫娟;航站楼建筑节能设计浅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树云;500RT风冷冷水(热泵)机组性能实验台的节能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力吉;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董会可;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7 方彬;商业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周丽华;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陈有志;影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史亮;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及优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1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