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五当召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艺术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06:28

  本文关键词:五当召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艺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五当召 环境艺术 建筑外部空间


【摘要】:五当召作为典型的藏传格鲁派寺院,建筑群落与山水自然相辅相成,形成了极具魅力的建筑外部空间和环境艺术。本文从遵循宗教与风水传统的场地环境入手,通过研究藏式建筑典型材料、色彩,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空间的组织与衔接,分析五当召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艺术。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五当召 环境艺术 建筑外部空间
【分类号】:TU252
【正文快照】: 1.引言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迄今保存较完好的、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位于阴山山脉吉忽伦图山之阴,距离包头市区54公里。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召庙,从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后逐步扩大至如今的规模。《绥远省通志稿》卷十六中记载:“广觉寺,绥远省境第一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兆儒;张献梅;;古刹五当召建筑规划艺术谈[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4 江俊浩;邱建;;四川罗城古镇传统聚落空间的营造及其人居环境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5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7 张静;周雪峰;;探索校园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李香敏;陈茜夷;;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郭宏伟;阙龙开;;论西藏江孜古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对策[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黎慧;;民族聚居区建筑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分层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沈一凡;柳晓杰;洪艳;;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以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为例[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彦芝;华晨;王颖芳;;解读“小城故事”——基于特征分析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7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青;刘磊;张方;;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3期

2 宁璇;;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和谐性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吴丹;王嘉亮;;从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差异看中西方的建筑文化[J];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06期

4 刘辉;建筑外部空间的序列与节奏[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高亦兰,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J];华中建筑;1999年01期

6 高亦兰,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续)[J];华中建筑;1999年02期

7 石谦飞;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形态构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谢仰坤;;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念探讨[J];广东科技;2007年03期

9 陈江君;包兰兰;;关于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要素、功能设计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10 刘韶军;;技术进步与建筑外部空间的表现[J];中外建筑;2009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源成;厦门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2 陈彬;传统语境下的当代北京建筑外部空间的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秦豪;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夏腾飞;设计视野下楠溪江传统村落建筑外部空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曾舒娅;建筑外部空间与自然光影的关联[D];重庆大学;2009年

6 陈科晶;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法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7 张宁;大学科技园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大维;古建筑周边的现代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於歌;玻璃—现代建筑空间的灵动语言[D];山西大学;2007年

10 田淞淞;医院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9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29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