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休闲农业中景观参与性设计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7:12

  本文关键词:休闲农业中景观参与性设计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休闲农业 参与性设计 景观 活动类型


【摘要】:休闲农业在我国作为一项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较于传统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能够快速的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盈利。与此同时,人们为了快速盈利对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人文景观大拆大建,导致了休闲农业受到因初期不合理开发带来的发展局限。具体表现为园区建设缺失特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使用中浪费严重、环境污染,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体验只停留在感官层级,不注重游客内心情感与环境之间的体验和交流等等。基于此,将景观参与性设计的相关理念引入到当今休闲农业的设计中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休闲农业和景观参与性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其相应的实践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了影响景观参与性设计的因素,通过农业“三生资源”这一概念对休闲农业的活动进行分类即: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科普教育、民俗体验,结合国内外优秀的休闲农业实例对四类活动的景观参与性设计要素进行探析并归纳出其设计元素中空间、流线、建筑、植物、水体、铺装设计以及景观小品相应的设计原则要点。最后,根据上述总结的设计原则要点对山西洪洞农业转型综改示范区核心区景观总体规划进行实证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从景观参与性设计的角度来思考休闲农业的设计,并从而能够促进今后休闲农业的景观设计朝着体验互动、更合理人性化的方向来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 参与性设计 景观 活动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8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8-10
  • 1.2.1 论文研究目的8-9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9-10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5
  • 1.3.1 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10-13
  • 1.3.2 参与性设计的相关研究13-15
  • 1.4 课题研究方法15-16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6-18
  • 1.5.1 课题研究内容16-17
  • 1.5.2 研究框架17-18
  • 2 休闲农业景观参与性相关概念及理论18-28
  •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及特点18-19
  • 2.1.1 休闲农业的概念18
  • 2.1.2 休闲农业的特点18-19
  • 2.2 景观参与性设计的概念及特点19-23
  • 2.2.1 景观参与性设计概念19-21
  • 2.2.2 景观参与性设计的特点21-23
  • 2.3 参与性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23-28
  • 2.3.1 地域文化因素23-24
  • 2.3.2 环境因素24-26
  • 2.3.3 人的需求因素26-28
  • 3 休闲农业中的景观参与性设计28-74
  • 3.1 休闲农业与景观参与性设计的联系28-31
  • 3.1.1 景观参与性设计与休闲农业的关系28-30
  • 3.1.2 景观参与性设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30
  • 3.1.3 景观参与性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30-31
  • 3.2 基于农业“三生资源”的活动分类及联系31-41
  • 3.2.1 基于农业“三生资源”的休闲农业活动类型分析31-40
  • 3.2.2“三生资源”和休闲农业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40-41
  • 3.3 休闲农业不同活动类型下的景观参与性设计41-74
  • 3.3.1 休闲农业景观参与性规划要素分析41-46
  • 3.3.2 休闲观光46-52
  • 3.3.3 养生度假52-58
  • 3.3.4 教育科普58-67
  • 3.3.5 民俗体验67-74
  • 4 实证分析——山西洪洞农业转型综改示范区核心区景观总体规划景观参与性设计74-102
  • 4.1 项目概况74-75
  • 4.1.1 社会背景74
  • 4.1.2 区位概况74-75
  • 4.2 资源概况75-77
  • 4.2.1 自然景观资源75-76
  • 4.2.2 文化景观资源76-77
  • 4.3 活动分区及景观参与性设计体现77-102
  • 4.3.1 项目总体平面及体验主题规划分区77-79
  • 4.3.2 休闲观光的景观参与性设计体现79-85
  • 4.3.3 度假养生的景观参与性设计体现85-91
  • 4.3.4 科普教育的景观参与性设计体现91-95
  • 4.3.5 民俗体验的景观参与性设计体现95-102
  • 5 结论与展望102-104
  • 5.1 研究结论102-103
  • 5.2 后续研究展望103-104
  • 5.2.1 研究的不足103
  • 5.2.2 研究展望103-104
  • 致谢104-106
  • 参考文献106-110
  • 附录一: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学术110-112
  • 附录二:图表目录112-116


本文编号:829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29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