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1:00
本文关键词: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州高层住区 生境面积因子工具 西雅图绿色因子SGF 绿色因子GF
【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规划和建设仅由30%-35%的绿地率指标来引导。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缺少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缺失和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如何通过政策和指标引导城市实体环境的建设,使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符合生态和经济效率,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反观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为促进景观元素与居住建筑实体相互整合所施行的各种评估、规划和建设指引,国内目前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贫乏,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居住区建筑特色等均存在差异,有必要在吸纳国际案例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引导居住区景观元素与建筑实体环境整合的评价方法,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柏林、美国西雅图先后透过“生境面积因子”和“西雅图绿色因子”作为评估各种土地利用中的生态效益的工具,如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建筑用地等,创造性地在城市建筑实体规划和设计中整合绿化、水系、土壤这些景观元素;并通过评价指标,有效引导城市景观数量增加和质量优化。本研究以广州为研究地域,提出在广州居住区规划和设计引入生境面积因子工具的假设,选取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新建占比最大的高层住区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景观生态学和居住区绿地等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在吸纳“西雅图绿色因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广州高层住区景观特征构建适用于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工具。然后结合对选取的广州8个典型高层住区案例,通过对设定24种景观元素(含不同开放程度之铺面、水体及植物种植区域)的综合评估,评估具有不同建筑与景观特征的高层住区的实际生态与环境效益。从评估结果中得出结论,由此可知本研究所构建的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工具可为引导居住区建设符合生态和经济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本研究提出的广州住区绿色因子评估方法,仅从场地尺度探讨居住建筑与景观元素整合的评估,并未从城市尺度考虑各个案例所处的特殊位置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所能产生的效应,因而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做多尺度下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广州高层住区 生境面积因子工具 西雅图绿色因子SGF 绿色因子GF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8
- 第一章 绪论18-2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8-21
- 1.1.1 研究背景18-20
- 1.1.2 研究意义20-21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范围的选取21-25
- 1.2.1 广州高层住区21-22
- 1.2.2 生境及生境面积因子工具22-23
- 1.2.3 绿色因子(Green Factor,,GF)23-25
- 1.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25-27
- 1.3.1 研究方法25
- 1.3.2 研究路线25-26
- 1.3.3 研究框架26-27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27-42
- 2.1 国内居住区绿地指标综述27-32
- 2.1.1 居住区绿地相关研究27
- 2.1.2 居住区绿地率与其他相关指标27-32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32-40
- 2.2.1 生境理论32-33
- 2.2.2 生境面积因子工具(BAF & SGF)33-39
- 2.2.3 绿色容积率(GnPR)39-40
- 2.3 本章小结:国内外绿地生态评价指标综述40-42
- 第三章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现状特征分析42-57
- 3.1 广州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的背景与发展42-43
- 3.1.1 广州高层住区建设背景42
- 3.1.2 广州高层住区景观发展历程42-43
- 3.2 广州市居住区绿化的相关条例研读43-45
- 3.2.1 有关绿地建设的规定:44
- 3.2.2 有关屋面及墙面绿化的规定:44-45
- 3.2.3 有关水景观的规定:45
- 3.2.4 有关地面铺装的规定:45
- 3.3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现状特征及问题45-56
- 3.3.1 地面绿化特征及问题46-47
- 3.3.2 屋面及墙面绿化特征及问题47-50
- 3.3.3 植物组成特征及问题50-52
- 3.3.4 水景观特征及问题52-54
- 3.3.5 地面铺装特征及问题54-55
- 3.3.6 其他特征及问题55-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指标的构建57-95
- 4.1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指标构建方法57-59
- 4.1.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57
- 4.1.2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选择57-58
- 4.1.3 生境面积因子工具的借鉴58-59
- 4.2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表面类型的选取(指标的说明)59-83
- 4.2.1 地面绿化(A)60-65
- 4.2.2 屋面绿化(B)65-68
- 4.2.3 墙面绿化(C)68-71
- 4.2.4 植物组成(D)71-75
- 4.2.5 水景观(E)75-78
- 4.2.6 地面铺装(F)78-81
- 4.2.7 加分项(H)81-83
- 4.3 广州高层住区绿色因子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83-90
- 4.3.1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84-87
- 4.3.2 定性评价的等级设定87-89
- 4.3.3 定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89-90
- 4.4 固碳量、径流量与绿色因子的权重的关系验证90-94
- 4.4.1 固碳量与绿色因子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验证90-93
- 4.4.2 径流量与绿色因子评价指标的验证93-94
- 4.5 本章小结94-95
- 第五章 8个广州高层住区案例绿色因子评估95-125
- 5.1 案例的选取95-96
- 5.1.1 案例选取原则如下:95
- 5.1.2 本文选取的案例95-96
- 5.2 重点案例的绿色因子评价(GF值)96-105
- 5.2.1 万科\锞
本文编号:859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5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