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本文关键词:《诗经》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参照点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参照点 《诗经》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认知参照点这一理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罗施(Rosch)提出来的,她通过一系列有关原型的实验,在颜色、长度以及数字等领域,检验了认知参照点的作用,证明了原型“可以作为判定范畴内其他成员的认知参照点”[1]。兰艾克(Langacker)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语言学探究,详细阐述了所属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尚永亮;;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田志勇;叶少飞;;“西楚霸王”名号考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启敏;;论《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以引《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张薇;;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杨博;;《诗经》中“比”“兴”分类的诠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陈惠娟;;《诗经》美学二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马思健;;《诗经》中的流行音乐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陈培湛;;新时期中国电影民俗意象描写的启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邓程;;新诗与传统和语言的复杂关系——兼对郑敏先生的回应[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5 宁宇;;朱熹接受《诗经》过程中的复杂现象[A];诗经研究丛刊(第五辑)[C];2003年
6 程二行;;《邶风·新台》之诗义与诗艺——兼议闻一多《诗新台鸿字说》[A];诗经研究丛刊(第五辑)[C];2003年
7 王以宪;;论《诗经》的幽默艺术[A];诗经研究丛刊(第六辑)[C];2004年
8 黄震云;;二《南》写作时地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9 罗建新;;姚际恒对《诗经》文学性的体认[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辑)[C];2006年
10 张丽;;“美丽天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对外宣传策略——以认知图式的构建为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魁星;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衍军;诗可以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小飒;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英语动词名词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倩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狄伟进;认知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范亚栋;“前四史”对诗赋歌谣的采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军航;;概念隐喻类型述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吕玮;;英汉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程鹤;冯丹;;从认知角度看概念隐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乐丹;;从概念隐喻看英汉文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郝辉;;英汉时间概念隐喻中的方向对比[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杨洪艳;;从“寸金难买寸光阴”谈莱克夫的概念隐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张志慧;;英汉“人是物体”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叶鸣;;英汉“心”的概念隐喻对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9 刘瑞琴;;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汉概念隐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唐汉娟;;概念隐喻——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雁翎;;从众参与者中的概念隐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琳;商业广告的概念隐喻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邓远洪;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研究“左—右”的意义[D];西华大学;2009年
3 陈敏;中美语言中政治概念隐喻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靳亚男;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谢红梅;英汉饮食习语中的概念隐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异;汉英饮食范畴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丽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友情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敏;中美商务语境中常用概念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胡文捷;英汉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肖清玲;概念隐喻的解释和构建功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诗经》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参照点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