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视剧中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视剧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等传播载体播放出的一种演剧形式。自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开播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演绎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种生存现状,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统统浓缩其中,如今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尤其电视剧中极具时尚风潮、反映社会现实、充斥多元文化的经典流行语,以其强势迷因不断契合着受众的心理期许和满足受众的好奇欲,从而被人们广为效仿、复制与快速传播。也正是这些被复制传播的强势迷因时刻都在触动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既借古喻今、穿越时空,打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思想禁锢,又针砭时弊、嘲弄讥讽、愉悦身心,体现极强的时代感和哲思性。迷因论是一门较为新兴的理论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被西方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道金斯提出之后,便受到了国内外各路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对迷因理论的研究不仅出现于文化领域,更有学者从语言现象等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全新的视角。电视剧流行语之所以不断出现与流传,其本身在于一种言语行为的实时传播,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这一理论(Speech act theory)与迷因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他认为人们说话的同时就是在实施着言内、言外和言后这三种行为。虽从电视流行语的本性来看,它只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一种动态现象,给人一种新型的新感觉,一旦被接纳,必定形成其强势迷因并以高频率广为复制与传播,对社会、对人类、对汉语言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视剧流行语 强势迷因 正选择 传播机制 体能发散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H1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研究源起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9-11
- 一、“迷因”论的衍生与拓展11-18
- (一)“迷因”理论的源起11-14
- 1.“迷因”的自私性12
- 2.“迷因”自私性的正选择12-13
- 3.“迷因”的复制与传播13-14
- (二)“迷因”理论的逐步扩张14-16
- 1.“迷因”理论的内涵延展14-15
- 2.概念泛化的“迷因”链态15-16
- (三)“迷因”理论进化了文化DNA16-18
- 1.“迷因”是文化的基因16
- 2.“迷因”是文化信息表征16-17
- 3.“迷因”是文化模仿的核心推动力17-18
- 二、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变异与传播18-28
- (一)电视剧流行语言与强势迷因18-21
- 1.电视剧流行语18-20
- 2.电视剧流行语言的强势迷因20-21
- 3.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复合体21
- (二)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传播机制21-28
- 1.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传播规律22-24
- 2.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多元传播路径24-25
- 3. 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正选择25-28
- 三、电视剧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的体能发散28-39
- (一) 迷因言内行为的心理反射28-31
- 1.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28-29
- 2.自我认同的价值需求29-30
- 3.从众求异的社会需求30-31
- (二)言外迷因的拷贝嫁接31-34
- 1.幽默诙谐的词句替换31-33
- 2.穿越时空的语域交互应用33
- 3.风趣时尚的语音变异33-34
- (三)言后迷因的实时效应34-39
- 1.娱乐生活增进交流的趣味性34-35
- 2.与传统对冲产生的负面影响35-37
- 3.理性诉求促进汉语文化的发展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明;;文学经典的生成谱系与传播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骆玉安;;论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和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沈雷;;浅论文化创新与传播机制的构建[J];江南论坛;2009年08期
4 何威;;网众:传播机制和文化心理[J];文化纵横;2013年06期
5 陈志云;企业公关传播机制及效果初探[J];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02期
6 陈权;;微电影的艺术表现与传播机制探讨[J];中国出版;2014年16期
7 吴玲玲;;网络游戏的传播模型建构与传播机制分析——基于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赵肖雄;;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生产与传播机制创新[J];中国电视;2014年02期
9 侯玉娇;李明娟;;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研究——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21期
10 毛国泉;张宁;;反思中华商业文明的传播机制 商帮文化[J];资本市场;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伟;;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实践研究——以“\L丝”一词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心理研究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2 杨静;;略论“舆论倒逼”传播机制与路径[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张宝龙;倪四道;夏英杰;周勇;;用数值方法研究T波产生及传播机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柳忠婉;;昆虫对微生物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5 何琦;;媒介昆虫对疟原虫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颖;哈尔滨: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传播机制[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衣晓峰 刘思国 张艳禾;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分子传播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今心;供需合力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朱四倍;谣言拷问政府信息传播机制[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和建三;民兵预备役部队也要开展舆论对策研究[N];战士报;2007年
6 记者 侯静;北京科学传播创新论坛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7 陈玉祥;浅谈公共危机处理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协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8 程建明;舆论引导:领导能力的时代特征[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廖毅文;军事传播应对高新技术挑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朱四倍;政府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是公众福音[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黎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春;微电影的艺术特性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2 丁未;微信的圈子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鸾杉;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治理[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董志民;耐药性fosA3基因在猪源大肠杆菌中流行特点及传播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韩晓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俞旭君;电视剧中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方X;民间公益组织在艾滋干预中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郑栋飚;环境风险议题在新浪微博中的传播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电视剧中流行语言强势迷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8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