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等八市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12:30
四川泸州等八市县方言,是保留了中古入声声调的方言区①。与成都话与北京话有很大的不同。泸州等八市县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西南官话的分区(稿)》)。到目前为止,关于泸州等八市县方言比较研究的成果不多,尚未见到有关这八个点的专题性研究的文章或著作发表。本论文分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的研究概况和所资资料,以及明确田野调查的对象和时间;第二部分介绍泸州、泸县、合江、南溪、长宁、高县、珙县和江安的地理、人文和历史变革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介绍泸州话、泸县话、合江话、南溪话、长宁话、高县话、珙县话和江安话的语音系统,对其声韵调进行音值描写;第四部分将泸州等八市县的语音系统与西南官话代表方言成都话的语音系统进行共时比较;第五部分描写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的音系总特征;第六部分为各方言点的行政地图。本文运用汉语方言学、历时与共时比较语言学的相关方法,将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与成都话音系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其音系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四川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节 本文所涉及方言的调查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所用的符号说明
第二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泸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泸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第三节 合江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四节 长宁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五节 江安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六节 南溪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七节 珙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八节 高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三章 泸州等八市州语音系统
第一节 泸州话语音系统
一、泸州话声母系统
二、泸州话韵母系统
三、泸州话声调系统
第二节 泸县话语音系统
一、泸县话声母系统
二、泸县话韵母系统
三、泸县话声调系统
第三节 合江话声韵调系统
一、合江话声母系统
二、合江话韵母系统
三、合江话声调系统
第四节 南溪声韵调系统
一、南溪话声母系统
二、南溪话韵母系统
三、南溪话声调系统
第五节 长宁话声韵调系统
一、长宁话声母系统
二、长宁话韵母系统
三、长宁话声调系统
第六节 珙县话声韵调系统
一、珙县话声母系统
二、珙县话韵母系统
三、珙县话声调系统
第七节 高县话声韵调系统
一、高县话声母系统
二、高县话韵母系统
三、高县话声调系统
第八节 江安话声韵调系统
一、江安话声母系统
二、江安话韵母系统
三、江安话声调系统
第四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的语音特征
第一节 声母语音特征
一、声母发音部位
二、声母发音方法
第二节 韵母的语音特征
一、韵母的开合
二、韵尾
三、韵母
第三节 声调的语音特征
第五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音系总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泸州等八市县行政地图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2]珙县方言调查[J]. 周微. 华商. 2008(18)
[3]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4]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7)
[5]四川合江话韵母-n、-η尾的来源[J]. 金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04(01)
[6]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J]. 周及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7]九十年代出版的四川方言论著[J]. 崔荣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J]. 肖娅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9]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J]. 翟时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10]四川官话入声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论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J]. 杨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硕士论文
[1]四川乐山等六县市方言调查研究[D]. 李书.四川师范大学 2010
[2]川西广汉等五县市方言音系比较研究[D]. 吴红英.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川西大邑等七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 易杰.四川师范大学 2010
[4]四川平乐话音系研究[D]. 李兵宜.四川师范大学 2009
[5]四川新津话音系调查研究[D]. 王晓先.四川师范大学 2009
[6]四川彭山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 周艳波.四川师范大学 2009
[7]四川成都话音系调查研究[D]. 何婉.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8307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四川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节 本文所涉及方言的调查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所用的符号说明
第二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泸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泸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第三节 合江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四节 长宁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五节 江安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六节 南溪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七节 珙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八节 高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三章 泸州等八市州语音系统
第一节 泸州话语音系统
一、泸州话声母系统
二、泸州话韵母系统
三、泸州话声调系统
第二节 泸县话语音系统
一、泸县话声母系统
二、泸县话韵母系统
三、泸县话声调系统
第三节 合江话声韵调系统
一、合江话声母系统
二、合江话韵母系统
三、合江话声调系统
第四节 南溪声韵调系统
一、南溪话声母系统
二、南溪话韵母系统
三、南溪话声调系统
第五节 长宁话声韵调系统
一、长宁话声母系统
二、长宁话韵母系统
三、长宁话声调系统
第六节 珙县话声韵调系统
一、珙县话声母系统
二、珙县话韵母系统
三、珙县话声调系统
第七节 高县话声韵调系统
一、高县话声母系统
二、高县话韵母系统
三、高县话声调系统
第八节 江安话声韵调系统
一、江安话声母系统
二、江安话韵母系统
三、江安话声调系统
第四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的语音特征
第一节 声母语音特征
一、声母发音部位
二、声母发音方法
第二节 韵母的语音特征
一、韵母的开合
二、韵尾
三、韵母
第三节 声调的语音特征
第五章 泸州等八市县方言音系总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泸州等八市县行政地图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2]珙县方言调查[J]. 周微. 华商. 2008(18)
[3]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4]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J]. 汪启明,程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7)
[5]四川合江话韵母-n、-η尾的来源[J]. 金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04(01)
[6]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J]. 周及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7]九十年代出版的四川方言论著[J]. 崔荣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J]. 肖娅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9]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J]. 翟时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
[10]四川官话入声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论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J]. 杨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硕士论文
[1]四川乐山等六县市方言调查研究[D]. 李书.四川师范大学 2010
[2]川西广汉等五县市方言音系比较研究[D]. 吴红英.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川西大邑等七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 易杰.四川师范大学 2010
[4]四川平乐话音系研究[D]. 李兵宜.四川师范大学 2009
[5]四川新津话音系调查研究[D]. 王晓先.四川师范大学 2009
[6]四川彭山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 周艳波.四川师范大学 2009
[7]四川成都话音系调查研究[D]. 何婉.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7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