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配偶告知及检测与降低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06:00

  本文关键词:配偶告知及检测与降低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出处:《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艾滋病病毒 配偶告知与检测 单阳家庭 配偶间传播


【摘要】:目的了解配偶告知与检测,对减少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艾滋病病毒(HIV)配偶间传播风险的影响,为改进单阳家庭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9对HIV配偶抗体阳转夫妻(简称阳转家庭)和114对单阳夫妻(简称单阳家庭)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配偶告知与HIV检测服务的情况。问卷信息录入Epidata 3.1软件,用SPSS 1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相关分析,α=0.05。结果阳转家庭阳转方3个月内得知配偶阳性的比例为69.72%(76对),低于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83.33%(95对)(χ2=5.771,P=0.016)。阳转家庭先证阳性方回答自己检出阳性后,配偶在1个月以内和3个月以内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2.20%(46对)和48.62%(53对),低于单阳家庭的62.28%(71对)和76.32%(87对)(χ2分别为9.955和16.287,P分别为0.002和0.000)。结论配偶在3个月内接受告知服务和接受HIV检测,有利于减少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pouse informing and testing on reducing the risk of HIV / AIDS transmission between spouses of single positive families. Methods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A retrospec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09 couples (referred to as positive to family) and 114 couples (single positive family)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HIV spouses. The conten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basic information. The questionnaire information was entered into the Epidata 3.1 software, and the SPSS 15.0 software was used to carry out chi-square test and single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ratio of positive spouse was 69.72 pairs within 3 months. 83.33 pai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egative spouse with single positive family (蠂 2 / 55.771 / P 0.016). The rates of HIV test for spouses within 1 month and 3 months were 42.20 and 48.62,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62.28 and 76.320.87 pair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ingle-yang family (蠂 ~ 2 = 9.955 and 16.287, respectively). P = 0.002 and 0.0000.ConclusionTh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HIV test for spouses within 3 months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between spouses in a single positive family.
【作者单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O0201018)~~
【分类号】:R512.91
【正文快照】: 3.文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文山663000;4.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楚雄675000)云南省自2006年以来全面实施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配偶的告知和配偶定期检测。为了解该项工作对降低单阳家庭配偶HIV抗体阳转的作用,在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China-US coopera-tion g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滋病病毒血检的新方法[J];广州医药;2000年02期

2 王凤,张元;有助于杀灭艾滋病病毒的食品[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02期

3 张化;美韩分别发现新艾滋病病毒[J];医药世界;2001年04期

4 ;科学家发现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基因[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8期

5 何平;艾滋病新病毒在拉美发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1期

6 ;美科学家发明清除“休眠”艾滋病病毒新法[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5期

7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3期

8 ;艾滋病病毒躲在哪里[J];有色金属设计;2005年02期

9 康凯;;氧抑制或杀灭艾滋病病毒的假说[J];中医教育;2007年06期

10 ;全球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J];生物学通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林琦;;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范洪伟;;我国AIDS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3 王家春;王红兰;龚苍涛;谢汉瑜;;泉州市14166份血清艾滋病病毒监测结果分析[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4 丁贤彬;韩孟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南屏;;艾滋病病毒治疗[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年会暨2007年当代浙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凤池;王春颖;刘成永;;艾滋病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伤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Igor Grant;;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药物滥用和大脑[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段呈玉;;HIV-1病毒基因调控蛋白对胞内艾滋病病毒干预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希平;;外来妇女HIV感染及家庭内传播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赵金仙;赵立庆;陈良;李万林;鲁建波;普学云;李孝安;;16例AIDS病例报告分析[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民;南非参加艾滋病病毒测试者增多[N];健康报;2011年

2 记者 王小舒;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记者 刘海英;英发现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扩散的新基因[N];科技日报;2013年

4 陈丹;两种分子为艾滋病病毒撑起“隐形斗篷”[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王丹;全球有210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N];健康报;2013年

6 记者 胡其峰;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4年

7 通讯员 张艳禾 张晓鹏 记者 李丽云;哈兽研学者发现一种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科技日报;2014年

8 ;艾滋病病毒可咬死同类[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蒋岩;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N];健康报;2002年

10 卢苏燕;法揭示艾滋病病毒破坏免疫系统机制[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薛中原;《理解艾滋病病毒潜伏状态:通往艾滋病治愈之路》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芳;云南省13县(市)街头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3 马永慧;医疗机构扩大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伦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涂杰;HIV-Ⅰ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5 陆颖;我国中部部分地区HIV感染者中HBV和HCV感染率的现况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1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31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