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登革热暴发流行后期广州市居民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与相关信息需求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3 07:57

  本文关键词: 登革热 认知 需求 出处:《中国健康教育》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民在发生大规模登革热暴发疫情后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及需求。为制订今后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2014年登革热确诊病例中随机抽取的18岁以上病例197例;对照租通过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广州电信固定电话数据库里随机抽取18岁以上市民780名。对其进行登革热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病例组与健康人群组在人口学特征上无差异(P0.05);在登革热相关资讯的获取途径上,都以电视首选途径(P均0.05);在登革热知识构成上有差异(P0.05),健康人群组优于病例组;在采取防蚊措施上,健康人群组的总得分高于病例组(P0.05);在对相关知识的需求上有差异(P0.05);在对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态度也有差异(P0.05)。知识因素、态度因素与采取防蚊措施行为均有显著关系(P均0.05)。结论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电视为主要获知途径。制定传播策略应充分考虑人群分布。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requirement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zhou after the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uture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y. Methods the case group was reported through China Infectious Diseases Network Direct reporting system. In 2014, 197 cases over 18 years of 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confirmed cases of dengue fever. The principle of using random sampling to control rent, 780 citizens over 18 years of 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Guangzhou Telecom fixed telephone database to investigate their knowledge about dengue fever.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healthy population group (P 0.05); in terms of access to dengue fever related information, All of them were selected as the preferred route on TV (P < 0.05);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knowledge composition of dengue fever (P 0.05), and the health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ase group. The total score of the health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ase group (P 0.05);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demand for relevant knowledge (P 0.05);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attitude of the government toward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factors and mosquito control measures and behaviors. Conclusion higher cognitive level and good behavior habits are the key to prevent dengue fever. TV is the main way to know.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ormulation of transmiss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庆;罗雷;景钦隆;李意兰;魏跃红;;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2 林斯星;;深圳市某区居民登革热知、信、行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8期

3 涂文校;汪韶洁;张云;翟耀明;张葵;任杰;解武祥;逄增昌;吕筠;李立明;;青岛市居民接触各类大众传播渠道及健康传播可及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益权;陈清;;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2 赵红旗;李颖林;靳新萍;王霞;吴艳梅;余勃;;陕西农村改水地区儿童女性监护人健康传播途径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年01期

3 冯翔宇;雷红宇;刘启军;黄青徽;沈艳秋;;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登革热认知和态度调查[J];口岸卫生控制;2009年04期

4 唐丹妮;方荣华;马青;李蓉琼;;微信平台在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实践效果研究[J];华西医学;2014年05期

5 关静;张震;乔富宇;;北京市医务人员对登革热认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10期

6 夏尧;景钦隆;刘康康;陆家海;;Rogerson空间模式监测在登革热疫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7 蔡晓莉;赵令斋;雷华丽;邱爽;袁小珍;洪文昕;王建;胡凤玉;张复春;;204例登革热患者病原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8 段利娜;吴泰顺;马智超;甘立勤;;登革热流行危险地区中学生登革热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年06期

9 蒋静;徐勇;杨小兵;张皓;;湖北省宜昌市登革热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2年01期

10 余静珠;王小琴;周丽娟;顾春艳;;经短信强化的慢病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翔宇;刘启军;黄青徽;沈滟秋;;重庆口岸出入境人员登革热认知和态度调查[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雷;杨智聪;王玉林;刘于飞;秦鹏哲;董智强;沈纪川;李铁刚;康燕;;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2 潘志明,邱季春,陈小霜,黄源华,廖育煌,刘树国;广州市1995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1997年12期

3 龚震宇;杨小平;;登革热和严重登革热简报[J];疾病监测;2012年07期

4 周端华,王鸣,邱季春,刘于飞,陈小霜,李泽荣,高阳,何丽娟,严子锵;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5 宋韶芳;罗雷;景钦隆;杨智聪;;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6 郭汝宁;何剑峰;梁文佳;钟豪杰;杨芬;;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9期

7 韩纲;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01期

8 易彬樘;中国登革热流行及控制概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9期

9 钮文异;健康传播(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03期

10 叶建杰;胡利明;褚邵杰;胡向前;;登革热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军;2001~2004年美国旅行引起的登革热感染[J];疾病监测;2005年09期

2 徐建荣;登革热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3 袁荣宝,王海明;登革热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4 唐松;罗利群;程慧健;施勇;刘晓青;;2006~2007年江西省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J];江西医药;2008年12期

5 黄新凤;阳帆;冼慧霞;刘建军;;深圳登革热患者血清中2型病毒株的分离鉴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5期

6 黄渭泉;;1978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概述[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0年02期

7 钱肇祥;黄苏娅;;登革热110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1981年03期

8 潘祖安;;登革热[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1年01期

9 邹恩培;李慕滋;;1980年广州流行的登革热——55例临床资料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10 堀田进;李成明;廖化新;;登革热的研究概况和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198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军;;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洪文昕;张复春;陈燕清;王建;;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鲍晓伟;黄勇;李乙江;洪雪花;张泉鹏;王意银;杜强;王伟;李刚山;邱薇;郑颖;张富强;范泉水;李作生;;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壮;;登革热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5 蒋丽亚;;卢湾区2001~2002年危害登革热传入危险程度现状监测[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罗会明;何剑峰;梁文佳;郑夔;刘礼平;;登革热流行病学与控制[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彤;谢敏;谭秀莲;吴海东;施旖旎;;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健毅;董红军;张姝;;两种检测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的应用研究[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魏新荣;;传统医学辨治登革热[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10 张明江;陆永昌;张家祝;丁永健;陆永贵;;登革热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研究抗击登革热[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海英;抗体会助长登革热病毒感染更多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昭;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奇锋 通讯员 黄爱成 刘李云;中大将利用新方法防控登革热[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刘国信;登革热,,又到流行季[N];21世纪药店;2013年

6 戴欣 本报记者 罗朝淑;预防登革热:防蚊控蚊是关键[N];科技日报;2014年

7 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陆基宗;出游谨防染上“登革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记者 柴玉;发挥中医药防控登革热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围剿登革热并非触不可及[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主任医师 于长水;病人→←蚊媒:登革热的恶性循环[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立丰;新型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开发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晖;云南中缅边境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D];大理学院;2011年

2 易彬樘;地理信息系统及卫星遥感图像在广东省登革热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谭俊;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D];大理学院;2012年

4 岳耀斐;登革热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赵丹;基于影响因素的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6 李美青;伊蚊诱捕器效果指标和传统登革热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石昕;抗登革热病毒双特异性高亲和力中和抗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廖宝林;登革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sVCAM-1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李玉静;登革热中医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邱爽;登革热患者尿液中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26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526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