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T-SPOT.TB技术在潜伏结核感染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4 22:34

  本文选题:结核 切入点:病毒潜伏期 出处:《重庆医学》2015年28期


【摘要】:目的探讨T-SPOT.TB技术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筛查效果,为预防和控制LTBI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162例需要应用免疫抑制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对其中28例T-SPOT.TB技术筛查阳性患者应用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前均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并随访1年。结果 T-SPOT.TB阳性率为36.4%,确诊率为94.9%;TST阳性率为28.4%,确诊率为69.6%。T-SPOT.TB阳性率和确诊率与TS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28例T-SPOT.TB技术筛查阳性,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的患者1年的随访,结果无一例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TB技术在检测LTBI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手段;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LTBI的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creening effect of T-SPOT.TB in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and to provide a new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TBI.Metho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pecific T cells were detected by T-SPOT.TB kit in 162 patients who needed immunosuppression.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uberculin skin test and 28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creening by T-SPOT.TB technique were treated with prophylactic antituberculous drugs for 4 months and followed up for 1 year.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SPOT.TB was 36.4%, the positive rate of TST was 94.9%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69.6%.T-SPOT.TB was 28.4%. Compared with TST, the positive rate of T-SPOT.T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ST.None of th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rophylactic antituberculous drugs for 4 month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Conclusion T-SPOT.TB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LTBI by using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because of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etection of LTBI.
【作者单位】: 潍坊医学院/山东省临床检验诊断学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000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0HM073)
【分类号】:R52;R4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然;刘钢;孙燕玲;;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93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谢希;陈进伟;彭佑铭;高洁生;田静;凌光辉;杜金烽;毛妮;吴佩君;李芬;;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感染风险的Meta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7期

3 李爱民,管霞,王豫皖;应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并发肺结核35例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0年01期

4 屠德华;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01年02期

5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年02期

6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舒华;肺结核流行趋势及控制策略综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2 李广法;;1513例老年结核病人门诊就诊情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3 张洁莹;王莉丽;陈伟;王茜;郁华;;2008年合肥市中央财政结核病项目执行情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4 王保铜;;天长市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现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5 周跃进;;潜山县147名儿童结核菌素(BCG-PPD)试验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张洁莹;王莉丽;孙业桓;;青壮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7 张云玲;阚晓宏;韩莉;;安徽省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延迟情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8 张宜文;李东方;姜维周;陈艳;忽文俊;;老年肺结核395例临床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9 杨建安,阚晓宏;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安徽医学;2002年04期

10 杨晓春;综合医院近年肺结核的发病规律[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和平;;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与化学治疗对策[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梁建琴;高华方;李洪敏;赵智贤;张广宇;王巍;王金河;杨海英;冯士生;;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邹俊辉;陶小华;肖祖克;;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诊断潜伏结核的系统分析[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力和;肖爱娥;刘高],

本文编号:1712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12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