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
本文选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恩替卡韦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44期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选择家族聚集性CHB患者130例(观察组),非家族聚集性CHB患者80例(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天,连续治疗96周。治疗前及治疗96周,采用半定量计分法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治疗前及治疗24、48、96周检测两组血清ALT、HBs Ag、HBe Ag,肝组织ccc DNA,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率、前C区1896突变、P区耐药基因变异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活动计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6周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96周血清HBs Ag、HBe Ag、ALT、HBV DNA及肝组织HBV ccc DNA均减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96周BCP区T1762/A1764双突变率及其与前C区1896联合突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治疗前初始耐药基因变异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6周观察组初始耐药基因变异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家族聚集性CHB的治疗效果较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familial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CHB (observation group), 80 non familial CHB patients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aken orecavir 0.5 mg, 1 times a day for 96 weeks. The semi quantitative score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liver group before and for 96 weeks. Two groups of serum ALT, HBs Ag, HBe Ag, CCC DNA, BCP region T1762/A1764 double mutation rate, C region 1896 mutation, and P region resistance gene mutation were detected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cores of inflammatory activiti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0.05), and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0.05) for 96 weeks. Serum HBs Ag, HBe Ag, ALT, HBV DNA and HBV CCC DN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duc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 is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rate of double mutation and the 1896 joint mutation rate in the 96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0.01). The two group of initial drug resistanc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variation (P0.05), and the initial resistance gene mut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96 weeks (P0.05). Conclusion entecavir was les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amilial aggregated CHB.
【作者单位】: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分类号】:R51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颖;林菊生;朱j;姚定康;;乙型肝炎病毒家族聚集性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基础核心启动子和C区变异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李莲莲;张玲;吴尚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角色[J];传染病信息;2013年06期
3 Jun Cheng;Min Quan;Min Li;Shun-ai Liu;Qi Wang;;Regulation Mechanism of HBV cccDNA[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2期
4 唐柳迪;张玉强;张玉彬;;HBV衣壳蛋白装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5 袁婧;张长江;朱研;王小红;;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停药复发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6 参加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J];传染病信息;2014年06期
7 参加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年01期
8 刘碧霞;张伦理;李小鹏;张文峰;;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年08期
9 肖春花;张春兰;陈伟烈;魏绍静;;不同荧光定量PCR对于HBVcccDNA水平的检测差异对比[J];安徽医药;2015年06期
10 周德利;;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邵发助;但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30例临床报道[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周德利;;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倪伟;施维群;张磊;;HBeAg阳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的分布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程科;海鞘醇及其微球抗乙肝活性和药效与毒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周彬;乙型肝炎病毒CD重组体的分布以及临床和病毒学特点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朱学军;以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组装过程为靶点的新型抗乙肝病毒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梓华;携带外源基因的复制型HBV载体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陈文;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表观遗传学变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郭晓霞;山西地区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蒋素贞;乙型肝炎病毒整合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再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郭永灿;HBV CccDNA磁性捕获杂交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许勇;HBsAg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李梵;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突变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治纬;60例肝硬化骨髓细胞学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付玉玲;29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梁延秀;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达治疗终点停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于丽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干扰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秦来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内IL-17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6 耿书英;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病毒学特征[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李群;补肾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静霓;江苏省海门市肝癌高发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进化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廖海波;冻存复苏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10 孙翔;不同剂量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红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2 许正锯,杨红,张启华,陈先礼,李树清,王崇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年03期
3 左维泽;许春梅;沈兰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4期
4 王晓辉,杨尧,雷学忠,卢家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分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J];四川医学;2005年10期
5 房继莲,丛旭,李若冰,许军,Erwin Sablon,孙焱,王豪,王宇,魏来;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对疾病进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3期
6 黄增相,张惠泉,杨柳明,徐克诚;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延和;;某县56个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9期
2 杜镭;李晓杰;郝新洁;;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6期
3 吴颖;林菊生;朱j;姚定康;;乙型肝炎病毒家族聚集性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基础核心启动子和C区变异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警惕家族聚集性乙肝[J];肝博士;2008年02期
5 牛春红;田新强;米亚英;;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及组织病变与基因型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6 李智伟,窦晓光,刘沛,高红,李大民,袁伟;HBV 家族聚集性感染者 HBV 前 C 区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3期
7 何英利;赵英仁;张树林;杨瑗;刘敏;金燕;刘锦锋;;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谱[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8 杨友国;刘成永;王春颖;王骥;钱秀梅;孙庆;侯远沛;;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与临床病理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6期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教材之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1期
10 何英利;赵英仁;;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宿主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邵凤珍;;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乙肝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戚国勇;;家族聚集性乙肝40例临床分析[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朱冰;荣义辉;刘鸿凌;张爱明;臧红;肖珑;游绍莉;辛绍杰;;家族聚集性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道安 苏晓华;家族聚集性ASC基因以C型为主[N];健康报;2006年
2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 邵凤珍;何为家族聚集性乙肝[N];健康报;2002年
3 刘道安;检测有手段 治疗有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谈谈家族聚集性乙肝[N];深圳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英利;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宿主因素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5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86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