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地区登革热患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patients in Guangzhou, and to provide et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ngue fever. Methods Serum samples of 447 suspected dengue fever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was used to detect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RNA, and ELISA to detect dengue virus specific antigen NS1,. Some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nucleic acid sequencing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447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of which 357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the positive rate was 79.87%. 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350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NS1 antigen, the positive rate was 78.30%. The detection rate of RNA of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S1 antig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1 dengue virus strain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BLAST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of them were dengue type 1 virus (DENV-1),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and the similarity was 93.910.00. Conclusion nucleic acid RNA of dengue virus is an effective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dengue fever epidemic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 is genetic variation of dengue virus in Guangzhou in 2014. It suggests tha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ill face more sever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优生科;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控科;
【基金】: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WS11C267) 广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4J4100003)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3B021800163)
【分类号】:R51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泽燕;118例登革热个案调查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年01期
2 ;台湾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情况与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3 谢敏,王彤,谭秀莲,余涛,徐改凤;登革热147例临床特点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4 陈如花,徐莹,王玉;登革热83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5 陈建军;2001~2004年美国旅行引起的登革热感染[J];疾病监测;2005年09期
6 徐建荣;登革热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袁荣宝,王海明;登革热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8 Domingues R.B.;Kuster G.W.;Onuki De Castro F.L. ;刘凯;;登革热病毒感染患者的头痛特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0期
9 赫兢;赵敏;;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叶建杰;胡利明;褚邵杰;胡向前;;登革热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军;;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洪文昕;张复春;陈燕清;王建;;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鲍晓伟;黄勇;李乙江;洪雪花;张泉鹏;王意银;杜强;王伟;李刚山;邱薇;郑颖;张富强;范泉水;李作生;;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壮;;登革热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5 蒋丽亚;;卢湾区2001~2002年危害登革热传入危险程度现状监测[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罗会明;何剑峰;梁文佳;郑夔;刘礼平;;登革热流行病学与控制[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彤;谢敏;谭秀莲;吴海东;施旖旎;;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健毅;董红军;张姝;;两种检测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的应用研究[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魏新荣;;传统医学辨治登革热[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10 张明江;陆永昌;张家祝;丁永健;陆永贵;;登革热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研究抗击登革热[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刘海英;抗体会助长登革热病毒感染更多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昭;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奇锋 通讯员 黄爱成 刘李云;中大将利用新方法防控登革热[N];广东科技报;2011年
5 刘国信;登革热,,又到流行季[N];21世纪药店;2013年
6 戴欣 本报记者 罗朝淑;预防登革热:防蚊控蚊是关键[N];科技日报;2014年
7 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陆基宗;出游谨防染上“登革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记者 柴玉;发挥中医药防控登革热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中山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秦卫华;围剿登革热并非触不可及[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主任医师 于长水;病人→←蚊媒:登革热的恶性循环[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纪川;媒介和气象因素对广州登革热流行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浩;登革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时空特点和登革热以及重症登革的病原学诊断、临床特点和预后预测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桑少伟;广州登革热溯源、预警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4 胡永新;LE-PolyICLC在小鼠感染模型抗登革热Ⅱ型病毒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黄新伟;登革热病毒抗体依赖增强感染分子机制的体外模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林立丰;新型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开发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腾飞;基于“正气”理论对134例普通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建;大青叶对登革热病毒抑制活性筛选及其活性组分的分离[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宁文艳;2004-2013年中国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制图[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4 何江;登革热病毒分型及患者细胞因子mRNA水平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郑秀君;珠海市2007~2013年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与基因分型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张立安;新加坡登革热综合防控管理对广州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6年
7 谢晖;云南中缅边境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D];大理学院;2011年
8 易彬樘;地理信息系统及卫星遥感图像在广东省登革热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谭俊;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在风险因素调查[D];大理学院;2012年
10 陈瑞;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83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383933.html